北京鄉(xiāng)村墻體廣告 跟著暑期到來,北京進入游覽高峰期,關于不合法“一日游”死灰復燃的狀況,北京警方近期出動數百警力,打掉昌平區(qū)兩個不合法“一日游”團伙,捕獲涉案人員80余名,起獲贓物3萬余元,收繳賬本、電腦、便宜玉器等許多涉案物品。
“老鄉(xiāng)店”向游客兜銷劣質玉器
據警方通報,本年5月以來,警方通過梳理北京警情和網絡輿情后發(fā)現,北京不合法“一日游”商場已有俯首趨勢,組團攬客、組織發(fā)車、“老鄉(xiāng)店”騙購等表象死灰復燃。
警方建立專案組后偵查發(fā)現,位于昌平區(qū)沙河鎮(zhèn)的北京御品佳園絲綢城、昌平區(qū)西關環(huán)島鄰近的博覽城玉器店均存在雇傭“講師”(即促銷人員),編造故事,夸大現實,欺詐游客收購高價偽劣低價玉器。警方立即對這兩家“老鄉(xiāng)店”打開查詢。
警方發(fā)現,兩家店均通過許多購進劣質低價玉器,以次充好,標上合格商品標簽和批量收購的所謂斷定證書,冠以極高的標價,雇傭“講師”,編造各種身份,運用各種推銷術語,以誘人的“扣頭”,欺詐、誘惑、影響被導游拉來的游客收購劣質玉器。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本年1月以來,博覽城玉器店的生意金額就達140余萬元,而北京御品佳園絲綢城自本年3月以來的生意金額更是高達800余萬元。
200余名民警一同打開抓捕行為
經數十名偵查員兩個月的查詢,專案組擬定了詳細的抓捕計劃。7月16日下午,北京便衣警方會同昌平分局等有關單位組織200余名警力,兵分兩路對北京御品佳園絲綢城和博覽城玉器店一同打開抓捕行為。進入店內,民警發(fā)現里面是一間間的“講堂”,每個講堂里都有一名“講師”和服務員,別的的都是等待被“宰”的游客。玻璃柜里擺放著標著幾千至幾萬元不等的各類玉器。
警方標明,這次行為共捕獲不合法“一日游”暗地老板、財務、“講師”等涉案人員合計80余人。
■ 敘說
游客 途中多次購物 促銷現場像傳銷
本年4月16日下午,浙江人田先生和朋友來北京出差時,就被拉去了“黑一日游”。
田先生說,當時自己和朋友在天安門游玩時,抵不過拉客者的羈絆,每人花了150元,報了一個長城十三陵鳥巢一日游的團,交錢時帶團的人稱“150塊錢包括門票、車費、餐費等所有內容,沒有自費項目,沒有購物點,是純玩兒團。”坐上大巴后,直到大巴車上了高速后,導游又俄然說每位游客又要加150元,不交的游客就得下車,咱們只能交錢。
田先生說,當日下午5點,一車人到了十三陵后,導游一路講說明“十三陵倒霉”,標明咱們“觀陵不進陵”,打消了游客們進陵欣賞的念頭,并帶去了購物區(qū)。在路上,導游初步向乘客介紹自費項目:看一個小劇團扮演,吞鐵球、吞寶劍等等,完過后就要“賞錢”,大多數游客不好意思都給了10-50元不等。
隨后,田先生一行人被帶到一家玉器店,一名自稱是老板的年青男子進屋,在向游客道聲問候后,帶咱們去欣賞他的玉器展覽廳,宣稱自己的珠寶品牌在全國有上百家分店,注冊資金13個億。
田先生供應的一段現場錄音中,該名男子稱,現場要送每位游客一個“安全扣”,還說想交十個“有膽量”朋友,做兩筆虧本的生意,以6666元的低價出售自己標價為幾萬元的玉石。
田先生稱,貨臺里的玉石旁都有中國地質大學出的一份檢查說明,自己和不少游客抱著占便宜的心態(tài)刷卡收購了,有一對山東來的夫妻乃至刷了三筆,買下了幾個佛樣掛墜。“當時空氣很熾熱,那個男的說話很有竅門,有點傳銷的感受。”
這段錄音閃現,這名男子很善于和現場游客進行互動,簡略贏得游客的信任。在收購活動結束后,該男子還帶著咱們唱起了周華健的《朋友》。
促銷人員 劣質玉石打一折賣也有高贏利
周某是博覽城玉器店的“講師”。據他自己奉告,他自己根柢沒有參加過任何玉石斷定練習,但卻以玉器店老板的身份欺詐游客收購玉器。
“平常導游會把游客帶到店內,初步是服務員說明絲綢,說明幾分鐘的時分我就進門,說明員看到我就對顧客說老板來了。”周某稱,接著他會問顧客,是不是對玉有所了解,假如不了解,就對咱們講一下,講完后,他會指著擺在貨臺里的、有標價的玉稱能夠打折出售。
這些玉器店的玉是不是當之無愧?辦案民警在查詢中,將一塊從老鄉(xiāng)店內以2000元(原價為69800元)報價收購的玉石手鐲送至北京某斷定研究所進行斷定,效果叫人大跌眼鏡,該手鐲商場評估僅為120元支配。
辦案民警告訴新京報記者,從前“老鄉(xiāng)店”里的玉多是用玉石粉壓的,現在辦法更為隱蔽,直接換用劣質玉石,即便打一折也有高額的贏利。此外,每塊玉石都有斷定書,許多游客信以為真。而那些證書卻是老板從商場幾塊錢批發(fā)來的。
■ 揭秘
一日游“四環(huán)節(jié)”層層分紅
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作案辦法主要由宣傳攬客(俗稱“票提”)、攢人頭、組團發(fā)車、商鋪購物四個環(huán)節(jié)構成。
辦案民警稱,宣傳攬客的人員先將吸引來的游客賣給“攢人頭”,今后“攢人頭”人員將客源加價后轉手賣給“發(fā)車的”,“發(fā)車的”組團初步組織游客游覽,最后帶至已協定好的“老鄉(xiāng)店”內,“老鄉(xiāng)店”雇傭“講師”運用欺詐、迷惑、欺詐等辦法影響游客以極高的報價收購低質商品,然后賺取暴利。
警方了解到,“老鄉(xiāng)店”欺詐游客收購低質玉器是不合法“一日游”牟利的要害一環(huán)。在“老鄉(xiāng)店”,每個游覽團的花費總額會依照“發(fā)車的”、導游、“講師”各20%的份額分紅,使“不合法一日游”利益鏈條各環(huán)節(jié)得到利益分配。
看似簡略的忽悠騙術,為何能讓許多的游客紛亂掏錢上當?一位辦案民警向記者道出了玄機。
他說,進店后,“講師”們會假充老板,以編造喜事、做游戲等辦法烘托空氣,再用激將法將標價數萬或幾十萬的玉器以超低扣頭欺詐游客花費,周圍的服務員會提示講師不要賠錢出售,其意圖即是讓游客覺得占了便宜。
“當有游客上鉤拿出銀行卡準備花費時,服務員會十分靈敏和熟練的進行刷卡花費。”民警稱,在全部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扣,游客根本沒有閑暇思考的時間。
■ 警方提示
民警提示,第一,不要相信街頭小廣告,這些廣告內容大多是以極低的報價吸引游客。第二,要細心辨認“老鄉(xiāng)店”。“老鄉(xiāng)店”大多會以一折等優(yōu)惠辦法為幌子,在發(fā)現此類狀況后要及時脫離。第三,要學會說不。許多導游會以“不購物我就沒有提成”,“請給我一點面子”等言語感動游客,使游客不好意思不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