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墻面廣告 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的,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
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除外)職工經單位批準,可停職領辦創辦企業。3年內不再領辦創辦企業的職工允許回原單位工作,3年期滿后繼續領辦創辦企業的職工按辭職規定辦理。
每年引領萬名大學生創業。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一次性創業補貼標準由2000元提高到5000元。對已進行就業創業登記并參加社保的自主創業大學生,按靈活就業人員待遇給予社保補貼。
未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的網絡商戶從業人員,可認定為靈活就業人員,享受靈活就業人員扶持政策。其中通過網上交易平臺實名制認證、穩定經營3個月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網絡商戶從業人員,可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
“‘雙創’28條針對科研技術人員、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大學生、農村勞動力、海外高層次人才和贛商等6大類創業群體,‘量身訂制’了系統的創業扶持政策,全國都不多。”省人社廳副廳長劉滇鳴認為,“雙創”28條最重要的是體現了“三性”:一是政策的普惠性。很多政策針對各類創業群體,實現全覆蓋;二是政策的公平性。對很多政策的范圍和標準進行了統一,部分政策還對“草根”創業進行了傾斜,體現了公平;三是政策的貫通性。在政策層面設計上,已經實現了貫通,這也是新政的一大亮點,尤其是針對創業不同時期,形成資金幫扶鏈條。下一步,各職能部門還要制定具體的操作辦法,確保各項政策落實落地。
對體制內人員創業松綁是“雙創”28條的一大亮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通常都有創業的基礎、人脈、資金、經驗和資源,但往往缺少機會。現在新政策給了他們3年的“試驗期”,也就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邁出創業步伐的機會。
省科技廳副廳長盧福財告訴記者,我省科技人才大多數在事業單位,不在企業和生產一線,自己掌握的科研成果往往難以實現產業化。鼓勵科技人員創業創新的新政策,可以大大消除和減輕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機會風險,解決后顧之憂,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同時,這一政策也能推動產學研聯動,促進科技人員積極與企業加強合作,幫助企業提高創新水平,有效解決我省企業創新能力不強、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等問題。如果體制內有工作經驗的人員,特別是掌握了先進技術的科研人員加入到創業潮中,將大大地提高創業成功率,成為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大學生是我省創業的主流群體。劉滇鳴說,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具備很多優勢條件,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由于受自身群體和環境因素的限制,資金、管理、人際關系等方面往往是他們創業的“短板”。所以,大學生創業是目前扶持的重中之重。我省從2014年開始專門實施了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而且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后還將繼續加大幫扶力度,推動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就業,這也是創業、創新的未來和希望所在。
在“互聯網+”時代,鼓勵電子商務創業就業成為“雙創”28條一項重要內容。省人社廳就業促進和失業保險處處長付任根告訴記者,以前未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的電商,因為無法進行身份認定,享受不了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現在,未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的電商界定為靈活就業人員,就可以享受人社部門的創業擔保貸款和培訓補貼、就業補貼、社保補貼、創業費用補貼、優秀項目獎補、離崗創業等政策支持。有關部門也已明確,電商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必須誠信經營、信用良好,網店綜合評價率或好評率在96%以上,或差評在4%(不含)以內;個人創業貸款額度不超過10萬元,合伙和組織起來創業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50萬元。
省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傅敏認為,“激發主體活力”部分是“雙創”28條的重點,不僅聚焦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的主要人群,而且“因人制宜”針對性地提出了激勵的方法,強調了人才作為“雙創”的主體性地位。新政中的“眾”涵蓋了六類人群,這些人群是我省需要重點“激發”的主體,有需要著力引進的海外人才、贛商,有需要重點幫扶的農村勞動力、大學生、電商人員,還有需要特別引導激活的科技人員和國企員工等。新政通過“倡流動、增優惠、降門檻、重服務”,將有效“激發”這些“眾”主體的創業創新活力,推進江西經濟加快發展、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