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手繪墻體廣告 近日,成都氣溫連創新高,但在農民工張勇(化名)看來,“自從搬進了新家,比以前住的地方涼快多了。”作為四川農民工住房保障工作的受益人之一,去年3月,他搬進了龍潭工業園區的公租房里。
像張勇一樣,全省享受到住房保障的農民工共有15萬名。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在通報中指出:“四川省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率先開展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將農民工住房問題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統籌解決。”
房租降一半 環境好了一半
2012年,張勇從重慶涪陵來到成都龍潭工業園區務工。“剛來成都時,租的房子要800多元,特別舊,還沒有空調,夏天衣服后背全打濕,冬天房間里又特別冷。”
張勇說,在搬進公租房之前,他們一家三口在龍潭寺租了一個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除了環境破舊外,離工地也特別遠,每天他需要騎1個小時的電瓶車才能到工地,一來一回,路上就得花費2個小時。
2013年底,他在報紙上看到了成都向農民工提供公租房的新聞,隨后提出了申請。在他提交申請后的4個月,他們一家三口搬入了位于龍潭工業園區內的公租房。
“現在房租一個月只要340元,比之前便宜了一大半!”張勇介紹,自己租住的房子面積為51平方米,套一,各種配套設施也比較齊全。“住的是新房子,干凈很多,周圍的綠化也不錯,我現在上班只用步行7分鐘。”張勇說,他身邊還有47名工友也入住了龍潭工業園區的公租房。
租賃公租房打破戶籍限制
和張勇一樣,2013年至今,四川15萬農民工享受了住房保障。
四川省住建廳一部門負責人說,從2013年起,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政府或用工企業對有穩定職業并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定向提供公共租賃住房。兩年來,全省共向農民工提供公共租賃住房5萬余套。
作為農民工住房保障工作試點城市之一的成都,今年已向農民工分配1129套公租房。
成都市房管局相關人員介紹,針對農民工住房保障問題,成都有四大招數。“一是打破戶籍限制,將購買社保、在中心城區具有較穩定工作、收入和住房條件符合住房保障標準的農民工,分別納入公租房保障;二是加快公租房建設,目前成都已累計新開工建設公租房14萬套;三是鼓勵各區(市)縣加快推進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軌運行;四是支持開發區(工業園區)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建設集體宿舍類公租房。”
下一步,四川將健全以市場為主的農民工住房供應體系,將農民工住房保障工作與相關改革同步配套實施。同時,四川還將建立健全農民工住房公積金制度和異地轉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