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墻體廣告 促建工業項目達80個,計劃總投資270億元,預計產值590億元;在建世界500強投資項目3個,11平方公里建成區聚集11家世界500強、“五桶油”;在建項目快速建設,擬建項目順利推進,推動裝備制造、糧油食品兩大集群增量提質升級……
盛夏時節,走進德感工業園,火熱的生產、建設激情撲面而來。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今天,成功逆襲背后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德感工業園探索基層黨建與工業發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徑,搭建“錘鐮工作室”黨建平臺,以“黨建+”工作方式,推動工業經濟發展、項目建設等各項工作,基層黨建與工業發展實現了互動雙贏。
黨建+引領:喚醒沉睡黨員
不愿亮身份,不積極參加組織活動,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地位不高,一些企業主消極對待黨建工作……這曾是非公有制企業里的常態。
如何發揮黨員在企業的先鋒模范作用?
該園黨委設置“黨員學習室”,吸引黨員亮身份、強素質。以“黨性錘煉”、“錘鐮講堂”等載體,開展黨務干部拓展訓練、聆聽專家宣講,還分期分批組織黨員到區內外紅色教育基地參觀體驗、重溫入黨誓詞。
去年以來,已組織300多名黨員到陳獨秀舊居、聶帥陳列館、楊闇公故居、重慶紅巖紀念館等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一個個沉睡的黨員被喚醒,一個個典型就在身邊。
“通過參觀學習、集中培訓和重溫入黨誓詞,我猛然醒悟,再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眾。”德馬變頻支部黨員王平說,“通過錘煉教育,感受到了黨員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黨員意識的強化帶來工作質量的提升,王平積極參與公司生產經營重大決策,在新產品開發、核心技術創新方面起到關鍵性作用,個人申請專利10多項。
黨建+服務:主動排憂解難
傍晚時分,德感工業園內的重慶濰柴技術學校教室常常燈火通明,企業員工在專心致志地聽課。這是該園黨委針對企業用工需求開設的“支部夜校”,免費培訓企業緊缺的焊工、電工等工種。
據介紹,每期“支部夜校”課程上緊貼企業實際用工需求,學員培訓考試合格后,還可辦理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金象起重設備公司焊工梁德義過去沒接受系統培訓,上班兩年還是初級工,月工資不到3000元。參加“支部夜校”培訓后,技術熟練了,工資也漲了。他高興地說:“黨支部給我帶來實惠,我已經寫了入黨申請書,正在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其實,這僅是德感工業園黨委“黨建+服務”的舉措之一。
該園黨委自2007年成立以來,不斷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目前下轄非公企業黨組織50個,擁有黨員500多名,是全區唯一的非公黨建示范園,正積極爭創市級非公黨建示范點。
依托遍布全園各企業、車間的黨組織和黨員,該園黨委每月定期收集意見建議,及時掌握企業生產和銷售動態,了解企業所想、所需、所盼,主動上門排憂解難。截至目前,已先后為入駐企業解決難題200多件次。
廣際實業公司由于各車間計件工資差距,劉仁偉等工人準備停工。園區黨委獲悉后立即與公司黨支部對接,多方溝通協調,爭取到了業主支持,工人月工資平均上漲近500元,一場勞資風波圓滿解決,企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黨建+融合:黨旗高高飄揚
“都說企業黨建是搞花架子,在這里卻是實打實。”德感工業園內的焱煉重機董事長王貽學深有感觸地說。去年,該公司添置了一臺8千噸水壓機,需要配套一個80噸的鍛造轉盤,如果采購,需要花費100萬元。
“我們試試自己造一個。”黨員技術骨干祝澤均主動請戰。黨員突擊隊4天連續奮戰,利用企業廢鋼鐵,造了個“自己的轉盤”,節約成本超過50萬元。
還有黨員對加熱爐提出改造建議,大大降低了能耗;有的則鉆研新技術,改進了公司的鍛鋼技術;還有提出對企業35KV變電站進行功率補償,為企業挽回上百萬元損失…………
嘗到甜頭的企業老板們意識到:黨建搞好了,也是企業的生產力。目前,20多家公司建章立制,獎勵黨員及普通員工為公司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如今,焱煉重機黨支部案頭壓著10多份入黨申請書,員工排隊要求入黨。
黨建與生產,不搞“兩張皮”,不僅給企業帶來可觀的效益,還為黨組織自身建設夯實了基礎,實現了企業發展和黨建工作的融合共贏。
該園黨委還和企業攜手開展雙培雙促,把技術骨干、中層管理者、企業高管培養成黨員,促進黨員隊伍建設;把黨員骨干培養成技術能手、企業管理者,促進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推進黨組織負責人進入企業管理層,增加黨組織的話語權。
目前園區50%以上的支部書記是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60%以上的黨員是企業骨干。一面面鮮紅的黨旗飄揚在車間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