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墻體廣告 清晨,朝陽穿過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為林立的塔吊和錯落的廠區,鍍上了一層金輝。
姚敏每天走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便是站在窗前,打量眼前的風景。
這風景,已經在他的心底渴望了十多年。
窗外,是占地800多公頃、投資550億元、在世界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領域“艷冠群芳”的超級工程——神華寧煤集團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建設現場,它讓成百上千個姚敏們夙興夜寐、衣帶漸寬。
寧東,引領世界煤化工走向的新地標
煤炭間接液化又稱煤制油,就是將煤炭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變”成油和氣,是當前煤化工領域最高深的“魔術”。
為何要投入巨資、集結千軍萬馬將一種能源變成另一種能源?
原因有三。
其一,國家所需。
我國能源特點為“富煤、貧油、少氣”。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突破60%。過快的油氣消費增長和過高的對外依存度,不僅增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本,還將危及國民經濟命脈和能源安全。
毋庸置疑,實施煤制油項目事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而伴隨著這個國家重大國產化示范項目的實施,“開發煤制油成套大型工藝技術,實現大型裝備制造的國產化,打破核心技術的國外壟斷,為中國搶占后石油時代制高點提供技術儲備”則是另一層戰略深意。
其二,寧夏所求。
寧夏是典型的富煤省區,煤炭占能源比重超過90%。
如何點碳成“金”,一直是寧夏工業經濟轉型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孜孜以求的歷史命題。
擁有全國少見的整裝煤田,探明儲量273億噸,再加上其地處戈壁,通過黃河水權轉換可置換工業用水量約3.8億立方米,“煤、水、土地”資源組合優勢蘊藏著巨大的“起跳”優勢……當決策者的目光瞄準昔日亙古荒原寧東時,承載著激情、夢想和美好未來的“一號工程”揚帆起航。
按照“一號工程”藍圖,2020年,神華寧煤煤化工基地每年將產出油品800萬噸、聚烯烴200萬噸,總產值將突破80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萬個;而以煤制油項目為龍頭的寧東基地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2000億元,相當于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造一個寧夏的經濟總量,寧夏全面小康的“歷史命題”正在被破解。
其三,神寧可為。
寧夏工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棋子在煤炭。從某種意義上說,工業“長子”神華寧煤由煤炭生產企業蛻變為煤炭深加工企業,并以此所引領的寧夏工業整體轉型“定盤星”,無疑是煤制油項目。
1噸原煤平均售價約200元,用于發電增值2倍,煤制甲醇增值4倍,煤制烯烴、聚甲醛、醋酸、油氣、纖維等增值8到12倍,甚至層層翻番。
這個鏈條的橫向波動和縱向延伸,聽命于市場和技術,而兩者的相互作用則是檢驗企業靈敏和前瞻的“試金石”。
2014年以來,伴隨“黃金十年”的一去不返,煤炭市場持續走低,國內煤企虧損面高達90%。而神華寧煤的營業收入卻在煤化工板塊的強勁拉動下逆勢走高,一枝獨秀。
“這得益于決策層十多年前的高瞻遠矚和集團在煤化工產業鏈條上的謀篇布局。”神華寧煤集團副總經理姚敏說。
如果說煤化工板塊的崛起是決策者遠見卓識的注腳,而技術的掌控,經驗、人才的積累則是神華寧煤集團決勝未來的“殺手锏”。
煤制油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轉化煤炭2460萬噸,將有效緩解神華寧煤銷售壓力。2017年后,神華寧煤煤化工板塊一年將“吃”掉煤炭3500萬噸,重組區內煤炭市場供求關系,引領企業轉型駛入新“藍海”;寧東基地煤炭年轉化量將達到4500萬噸,超過沙索爾登頂世界第一,成為引領世界煤化工走向的新地標。
十年磨一劍,為伊消得人憔悴
從夢想到現實,煤制油項目的落地可謂一波三折。
1999年,原太西集團啟動煤制油項目前期工作,2002年,由4家煤炭企業重組成立后的寧煤集團持續發力,并于2004年1月從國家發改委手中接過國家級煤制油示范項目的“尚方寶劍”。
而彼時,我國煤炭間接液化技術還是一片空白,神華寧煤將煤制油“鼻祖”南非沙索爾公司鎖定為合資對象,雙方于2004年9月簽訂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豈料,掌控核心技術的沙索爾坐地起價,僅費托合成一項技術就要價25億美元,還不包括催化劑的供給。
神華寧煤一邊與沙索爾開啟“拉鋸式”談判,一邊在寧東基地建起寧夏首個煤化工項目——煤制甲醇,開始了艱難的技術探索。
為編制項目可研報告,神華寧煤集團煤制油項目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劉萬洲帶領團隊不分晝夜地穿梭于世界各地,用專業嗅覺捕捉煤化工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因子。
2010年5月,經過千百次的細節補缺和長達6年的磨合,煤制油項目可研報告和申請報告最終定稿,其中,煤氣化、費托合成、油品加工等關鍵技術均采用國外技術。
但此時,國內形勢發生了突破性逆轉:神華寧煤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條煤制烯烴生產線,中科合成油公司在內蒙古伊泰建成16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生產線并產出合格產品。
關鍵時刻,神華寧煤決定大膽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科合成油公司中溫漿態費托合成成套技術,獨資建設4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
這意味著,一切前期工作都要重新開始。
“這個項目我們跟蹤了十多年,所有的技術環節早已爛熟于心。”劉萬洲說,重新編制項目可研和申請報告時,采取了技術拼圖的形式,氣化技術由殼牌改為更可靠的西門子GSP和神寧氣化技術,油品合成、加工放棄沙索爾,轉而采用國內技術……
技術團隊奮戰90多個日夜,于2011年3月提前半年完成項目可研和申請報告的編制;6月15日,設計大師、中科院院士陳俊武等人及9家國內頂級設計院專家匯集銀川,對煤制油項目進行可研預審……嚴絲合縫的快速推進最終使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成為“十二五”期間國家發改委核準的第一個煤炭深加工項目。
與此同時,神華寧煤緊鑼密鼓地著手建設為煤制油項目制造超限設備的大件組裝廠等系列配套工程。
但是,問題接踵而來。
寧夏工業偏重,環境容量有限。為此,自治區專門制定減排路線圖,神華寧煤技術團隊參照國際前沿環保技術重做節能評估報告……
2013年9月1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10天后,凝結著無數人夢想、激情、心血和韶華歲月的煤制油項目歷經風雨,終于開工,一個激動人心的煤制油“中國夢”在中國西北的千古荒原上點燃,并開始書寫中國人的精彩。
“從1999年啟動到2013年落地,14年間,神華寧煤一代人的青絲熬成了白發。”姚敏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