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墻體廣告 從漳平市區出發到蘆芝鎮圓潭村的路是一條狹小的水泥路,沿九龍江東岸驅車約半小時,一進村口便豁然開朗。九龍江干流與感染溪在這里交匯,下流有壩,在這構成一個湖,湖水明澈,岸邊處處有人在垂釣。一艘漁船劃過,水波蕩漾,兩岸青山闊葉林的球形樹冠的影子在水波中搖曳。
駐村任第一書記的龍巖市林業局干部陳霞青昨天通知記者,村里方案使用這一美景,以及離漳平市區近的優勢,開展生態村莊游。現在已著手準備建造集游吃住娛購為一體的“圓潭休閑生態村”項目,其間一期項目已完結規劃,行將動工。
圓潭村距漳平市區16公里,系革新基點村,是該市30個經濟薄弱村之一。鄉民原來以務農和外出務工為主,人均年收入僅6500元,村團體收入不 及萬元。如何才干摘掉“貧困村”的帽子,帶領鄉民致富,上一年以來,該村制定開展規劃,改善農村環境,引入漂亮村莊生態旅游項目,大力開展第三產業,推進農 業轉型升級。一起,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分和外出鄉賢的支撐,施行村道硬化、謀福工程、飲水工程、亮化工程等民生工程。
村里使用資源優勢和鄉民的種養基礎,引導鄉民開展特征種養,選送了15名“有想法”的鄉民參與林下經濟訓練和新式工作農民業務訓練。上洋自然村 的老黨員嚴達槐本年種了1畝雞爪椒,賣了7000多斤賺 1萬多元。他說:“全村本年種了100多畝的雞爪椒,正趕上價格上漲,每公斤收購價約3元,僅這項收入就達100多萬元。”白叟曾經當過村干部,以前一向 因村財少沒能為群眾多辦實事而揪心,看到這兩年來村道硬化了,人飲工程建好了,家家戶戶喝上了放心水,非常感慨。上一年夏天村道鋪水泥路時,他義務當監工, 每天頂著烈日到現場監督,確保工程質量。
圓潭村有毛竹林8000多畝。村里以1500畝現代竹林為示范點,建筑7公里竹山便道和8個蓄水池,培養筍竹兩用林,并安排竹農到永安市學習毛 竹林運營,開展林下經濟,飼養黑腳雞、山羊等,提升了竹林資源的附加值。鄉民吳周明養了600多頭豪豬,他堅持將豪豬養到3年以上才出售,確保豪豬肉特有 的質量,“才不會自個砸牌子”,現在已有許多客戶自動找上門求購,一年收入10多萬元。他等待“圓潭休閑生態村”提前投產,那將會給特征飼養帶來更大商 機。
村黨支部書記陳阿生通知記者,這些年,村里已籌集資金200多萬元,完結7公里村道硬化和戶戶通建造,完結人飲工程解決200多戶鄉民飲水問 題,安裝了140盞路燈,粉刷了135戶民宅5000多平方米的土墻等,村容村貌變美了,上一年鄉民人均收入也提高到9600元。照這么開展下去,圓潭村的 明日一定會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