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墻體廣告價格 前語:有些事,是不容忘掉的,雖然并非咱們親歷,比方發生在70多年前的我國抗日戰役。
八年的漫漫長夜、遙遙征途,作為我國淪亡時刻最早、淪亡規模最廣、戰役傷口最深的省份之一,陳舊的浙江大地顫栗于隆隆的槍炮聲中、焚燒于日本侵犯軍的“太陽”旗下。
暴行之下,浙江的英豪兒女宣布“我生國亡,我死國存”的反抗誓詞,與全國公民一同,用血肉鑄成了抵御外侮的鋼鐵長城。
回望曩昔,前史的硝煙現已散去,可從前的回想卻仍然清晰。鮮血和淚水、不屈和反抗,展現著浙江公民絕不垂頭的特性,描繪出浙江抗日御侮前史的雄壯畫卷。
為了再現那段血淚史,找尋前史的細節以備忘,浙江在線尋訪浙江境內的抗戰遺址,隔著時空,去撫摸戰役的傷口,去書寫英豪的故事,去記載那些故地和修建承載的沉重回想……
浙江在線衢州8月2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李鵬 修改/汪江軍)70多年前,從浙江進到福建是個大難題,因為群山隔絕,浙閩之間只有一條陸路通道,它即是素有“兩浙之鑰,入閩之咽喉”之稱的仙霞關。
70多年前,為侵入福建,日軍猛攻我國軍隊駐扎的衢州仙霞關。這場歷時10天的苦戰,日軍不光沒能如愿,反而支付1000多人傷亡的沉重價值,指揮官龜田大佐也被一炮擊斃在“落馬橋下”。
仙霞關苦戰,是衢州戰役的一部分。抗戰中,日軍有三名將軍斃命浙江,其間衢州戰役就有兩名。衢州抗戰史專家姚肇鴻認為,衢州是“抗戰中的焦點城市”。浙江在線記者近來重訪衢州抗戰遺址,重溫那段不能忘卻的前史。
落馬橋一炮擊斃日軍大佐
苦戰仙霞關殲敵1000多
衢州江山的仙霞關,如今已是聞名旅游景點。可在曩昔,它不僅是由浙入閩的陸上僅有通道,仍是與山西雁門關、河南函谷關、四川劍門關并稱的“四大雄關”。
“它是唐末黃巢起義時拓荒的,關上有四道關門,關嶺長十里,沿山道往上走,最險峻處僅容一馬,地勢十分險峻,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絲毫不夸張”,研討衢州抗戰史10多年的姚肇鴻先生說。
這兒即是1942年7月的仙霞關苦戰發生地,在景點入口處,立著一塊石碑,上書“落馬橋”三個字。當年約有六七千日軍,想要經過仙霞關侵犯福 建,姚肇鴻表明:“日軍專橫慣了,認為這么個小當地很簡單就打下來,可沒想到,連打了8天,飛機大炮都用上了,不光都沒能如愿,還傷亡沉重。”
“得知仙霞關還沒打下,日本的聯隊長龜田大佐呆若木雞,他不信這道關竟這么難打,非要騎著高頭大馬親身看一看,”姚先生說,趾高氣昂的龜田剛騎馬來到橋邊,正巧被我軍一顆迫擊炮彈擊中,連人帶馬滾下橋去,當即斃命,這也是“落馬橋”的由來。
這場苦戰,守關的我國軍隊依靠仙霞關有利地勢,以傷亡500多人價值,消滅日軍1000多人,“這是浙江抗戰中為數不多‘以少勝多’的戰役”,姚肇鴻說。
東京遭襲日軍張狂報復
侵衢路上酒井直次觸雷斃命
實際上,在仙霞關擊斃的龜田大佐,并非衢州戰役中最高軍銜的日本軍官。
“就在龜田被擊斃前兩個月,日軍第15師團師團長酒井直次中將,就在攻擊衢州途中,在蘭溪城下踩中我軍地雷,被炸身亡。”姚肇鴻說,其時連夜趕到現場處理善后事宜的日軍南京留守處石川少將都驚呼:“現任師團長的陣亡,自陸軍開創以來,仍是初次。”
這場衢州戰役,又名浙贛戰役,日軍之所以建議這場戰役,和影片《珍珠港》里敘述一個故事有關。“1942年4月,就在日本法西斯實力最專橫的時 候,美國杜立特上校率一隊勇士冒險轟炸了日本本鄉,以后降落在衢州機場,”姚肇鴻說,本鄉被炸,震動了日軍大本營,他們決議派重兵攻擊衢州,以徹底摧毀衢 州機場。
1942年5月,有“虎將”之稱的酒井直次指揮第十五師團從杭州出發,向金華、蘭溪侵犯。
據94歲的參戰地雷兵黃士偉回想,5月28日這天早上,蘭溪還下著大雨,日軍剛好攻入了郊外的雷區,爆破聲不時響起,日軍急著進城,卻又步履維艱,師團長酒井就派了工兵排雷。
大致上午10點擺布,雨漸漸停了,工兵說路能夠走了,酒井就上了路。可他不按工兵的路線走,看見前方三岔路側有一山坡,便騎馬登高,想觀察地勢,這時“轟”的一聲,地雷爆破,酒井當天下午不治身亡。
當年,重慶的《新華日報》在9月28日以《蘭溪五月之役斃敵酒井中將》為題對外作了報導。姚肇鴻說,從日本的資料照片里看,“酒井直次胸前所掛勛章之多,是日軍將領中罕見的,由此可見其在日本侵犯軍中的位置和影響。”
龍游郊外擊斃橫山武彥
他是殺害張自忠將軍的兇手
浙贛戰役后不到2年,日軍又建議了以龍游和衢州為首要作戰地域的“龍衢戰役”,在這場戰役里,日軍中將橫山武彥(其時為少將,后追贈中將)被擊斃在龍游郊外的獅子山山頂上,姚肇鴻說,這個橫山武彥即是當年殺害張自忠將軍的首惡。
1944年6月,橫山武彥率第六十二旅團,從金華一路侵犯到龍游。6月11日,日軍發現我國軍隊在龍游以南地區的山上緊張構筑工事,就向獅子山的守軍陣地建議強攻,并占領了山頂東側的一塊高地。
據龍游東華大街巖頭村的白叟陳憲鵬敘述,“傍晚的時分,剛好日本中將橫山武彥騎一匹白馬騎在這個山崗上,給他們(我國軍隊)看到了。他們就會集重機槍,會集往這個當地打,這個日本中將就被擊斃了。”
后來龍游陷落,日軍直奔衢州。衢州城墻被日軍轟塌,已無險可守。守軍巷戰中,被三面圍住,被逼退至水亭、西安門鄰近郊外一帶。
其時郊外衢江漲水,守城將士剩余的1000多人,誰也不肯作俘虜,紛繁跳江。有的手持一塊木板,大多徒手跳江,向西北岸游去。因水急浪高,很多 人被洪水吞沒。日軍在城墻上架起機槍,張狂地向落水者掃射,還派出三架飛機,低空盤旋,重復沿江面掃射。衢江上浮尸蔽江,鮮血染紅了江水。一切官兵,除少 數幸存者外,均壯烈犧牲。
戰后,衢州大眾尋覓將士遺體,并埋葬在西區魯安山南和陰家山等處,其間一個坑就埋了1000多具尸身。并在府山公園設抗日陣亡將士留念碑。
姚肇鴻感嘆地說,抗戰時期,“狼牙山五壯士”和“八女投江”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而衢州“寧死不屈,千人投江”更為悲涼。
衢州是浙江抗戰焦點城市
《衢州抗戰》一書行將出書
姚肇鴻先生研討衢州抗戰史已有10多年,對于衢州在浙江抗戰史上的位置,他評估說“衢州是抗戰中的焦點城市”。
他認為,抗戰時期,全部浙江傷亡人數40萬擺布,其間衢州就占了108230人,超四分之一。衢州軍民百折不撓,是浙江少量未能樹立偽政權的地市。抗戰時期,日軍在浙江戰場斃命的三個將領中,在衢州被擊斃兩個。
此外,日軍還在衢州施以滅絕人性的細菌戰。據不完全統計,1940年至1948年間,衢州地區患日軍細菌戰所造成的的各種惡性流行癥者達30萬人以 上,病死者在5萬人以上。為銘記這段前史,2008年,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建成開館。上一年9月,留念館當選了國務院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留念遺址。
本年是我國公民抗日戰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戰役成功70周年,為留念這個特別的年份,姚肇鴻先生主編了長達50萬字的文獻《衢州抗戰》,“這是如今最為翔實的、全部記載衢州八年抗戰的資料,如今校正本現已完成,本年9月前將由我國文史出書社正式出書”。
而在仙霞關苦戰的發生地江山市,一座全新的抗戰留念館也將于本年9月竣工。
采訪最后,姚肇鴻先生著重說“咱們重拾這段前史,并不是要激起民族的仇恨,而是要以前史警示后人、昭示將來,讓戰役的悲慘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