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墻體廣告 這些年,安順紫云自治縣水塘鎮大力開展參觀型農業、高效農業工業園區、建造生態移民安頓區、格丼亞魯王文明典型傳承區,以城促產,以產促城,全力打造生態旅行型演示小城鎮。
“沒想到我的家園變化這么快,脫離家園外出打工時,鄉民只能靠栽培水稻、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維持生活,如今,在家園搞種養殖業,比外出打工更賺錢。”正在葡萄園里采摘葡萄的鄉民蒯陽紅說,前些年一向在外打工的他,回鄉看見栽培經濟作物的鄉民們都賺了錢,看見幾戶栽培紫王葡萄的鄉民獲益了,他也想試試。
2013年春,蒯陽紅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在209省道邊流通108畝土地來栽培紫王葡萄,上一年開端掛果,本年每畝產值達3000斤。“每斤售價3元擺布,除掉人工成本,本年盡管沒有大賺,但總算有了盼頭。”蒯陽紅說,待明后年葡萄到達豐產期后,每畝產值收成6000斤葡萄沒問題,屆時就賺了。
記者沿209省道從紫云縣城往水塘方向走去,沿線栽培的大片紫王葡萄成一道靚麗風景線,有時過往車輛還在路邊停下采購新鮮的紫王葡萄。
據水塘鎮黨委書記張燕介紹,葡萄工業是水塘鎮重點開展的栽培工業,該農業工業園能讓栽培戶獲益,給鄉民帶來工作環境的一起,還具有參觀旅行潛質,這是典型的工業轉型帶來的農旅“雙贏”。這些年,水塘鎮經過工業結構調整,引導鄉民工業轉型,很多栽培紫王葡萄、核桃等經濟作物,向“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園、戶戶農家樂、人人奔小康”跨進。
在水塘鎮塘坊村生態移民安頓區,潘興國正在拌灰漿裝置室內地板磚,潘興國說,自從搬遷到生態移民安頓區后,房子還沒裝修好,就有人來租房住了,交通、網絡、通訊條件都好了。農閑時還可以做點生意,賺點小錢,安頓區的生活環境與城里人沒兩樣。
潘興國說,如今的水塘社區服務中心和生態移民房建造項目處,現已建筑有廣場、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從水塘鎮往格凸河景區走去,每到一個村莊就有不一樣的田園風光和不一樣的現代民族村落呈現,以格丼村最為顯著,該村文明廣場上的建筑和村內山體公園上的圓形糧倉等,頗具亞魯王文明顏色。
張燕說,水塘鎮經過建造兩條生態長廊、赤色文明公園、亞魯王文明典型傳承區,將農業工業園區歸入城鎮建造總體規劃,在209省道沿線、格凸河上游沿線很多栽培葡萄、經果林等,大力開展參觀型農業。以城促產,以產促城,將高效農業工業園區、生態移民安頓區、格丼亞魯王文明典型傳承區與城鎮規劃建造有機銜接起來,打造一村一景一特征的小城鎮。
據悉,水塘鎮還將持續推動城鎮化建造腳步,經過退耕還林和果樹、林木栽植等,森林覆蓋率達65%,上一年12月被國家環保部頒發“國家級生態城鎮”。本年9月初,水塘鎮又被列入省級演示小城鎮。至此,全省“5個100工程”建造中,水塘鎮占了三個,即全省100個高效農業演示園區之一,全省100個旅行景區之一、全省100個演示小城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