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墻體廣告發布 臭豆腐、糖油粑粑、醬板鴨……湖南的土特產很多,但哪些最具三湘特征?記者從省商務廳和省食藥監局得悉,由有關專家構成的湖南名優特產產品確定委員會正式 建立,今天起,開端承受“湖南名優特產”產品確定的申報。往后只要經過政府確定的產品,才干對外宣傳為“湖南名優特產”。
【現象】 湖南特產多不知買啥好
姜慧珍完畢6天的湖南游覽,準備從長沙飛回北京,卻為帶哪些“土特產”回家傷腦筋。
“兄弟都說湖南特產多,可真不知道買啥好。”姜慧珍說,街頭的小吃有特征,但保質期不長,“長沙最有名的當屬臭豆腐和糖油粑粑,現吃口味最好,況且包裝簡略,既不顯層次,也不方便帶著。”
在坡子街的一家湖南特產店,營業員介紹了很多“湖南特產”,但姜慧珍以為這些在別的城市都能買到。“以60元一盒的竹桶米酒為例,幾乎國內每個旅游景點都有出售,仔細看產地,竟是由一家貴州的釀酒公司出品。”還有一些毫無地方特征的保健食品也紛繁打出湖南特產的旗幟。
【原因】 無職業規范,出產危險小
“游客通常都有帶些土特產回家的習氣,一些不法商家就捉住這個心思做文章,土特產職業長期處于紊亂狀態。”在高橋大商場從事土特產批發的劉玉滿,干這行已超越十年。
他說,啥是湖南土特產?現在并沒職業規范,只要是產品,都能夠標榜為湖南名優特產,換個包裝身價就漲了。“以300元擺布一斤的綠茶為例,包裝成湖南特產后,能夠賣到700元一斤,乃至更貴。”
土特產的出產危險不大。劉玉滿說,前期投入通常在10萬元擺布,關鍵是要有出售途徑,根本“搞掂”幾個旅游景點的批發商,生意就能玩得轉。
【出路】 亟需資源整合轉型晉級
“土特產商場要走出紊亂,有必要走資源整合轉型晉級之路。”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夏延斌以為,復原湖南土特產所包含的“土”味和“特產”的特質,有必要對土特產的養分含量、根本規范、品牌標識、包裝方式等擬定規范,確保品質,培養新品牌。
他說,湖南很多特產具有悠長的前史與傳統,但大多都沒能走向全國,短板集中表現在:品牌知名度單薄,有品牌無知名度,有品牌無美譽度,排他性不強。
據省商務廳計算的數據顯現,現在我省大多數特產還沒能跨出千萬元的銷量,多半土特產的年出售額在100萬元到1000萬元之間。
夏延斌表明,現在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和省食藥監局等有關部分已打開和諧,經過加強資源整合,培養龍頭公司,打造湖南土特產運營的大平臺。
■記者 劉璋景 通訊員 黃雷
評選
誰是“名優特產”,要看評選成果
琳瑯滿目的各種產品包裝上,都標示是湖南特產,誰也搞不清哪些才是正宗,這種現狀即將改動。記者從省名優特產商貿協會、長沙市零售商業職業協會得悉,經省政府授權,兩協會正聯合別的十多個有關職業協會展開湖南名優特產產品確定申報活動。
確定申報受理規模主要為:食品類、初級農產品類、技術品類、留念品類,但不限于上述大類。申報產品原產屬地在湖南省境內,具有區域的唯一性、代 表性或傳統性,具有一定出產規模和商場占有率。申報公司可登錄省商務廳官網下載申請表格,檢查《湖南名優特產產品確定暫行辦法》詳細申報流程,并將資料報 送“湖南名優特產”產品確定組委會,由專家委員會審閱確定。經確定的產品,往后才干運用“湖南名優特產”標識。申報時刻到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