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墻體廣告制作 昆明市檔案局日前發布第六批,也是本年最終一批抗戰文史資料。檔案忠誠記錄了那段期間的昆明,它對我國抗戰所作出的共同貢獻,是國內任何一座城市都無法代替的。
首要的戰略交通大動脈
抗戰全面迸發后,銜接南亞、東南亞,具有共同地緣優勢的云南被推上歷史舞臺,昆明變成我國接納國際包括華僑援華軍事物資的聚散地、分配地。
滇越鐵路作為抗戰大通道之一,在抗戰迸發至1940年9月鐵路被截斷的3年時間里共運送物資130萬噸(其間軍用物資40萬噸)、人員數百萬,變成昆明作為抗戰“橋頭堡”的生命線。
滇緬公路被譽為“抗戰輸血管”。據計算,1938年8月至1945年8月,經過滇緬公路搶運回國汽車13000輛,運入我國戰時物資約49萬余噸(其間油料20余萬噸,武器彈藥、藥品、交通通訊器材20余萬噸)。此外,1942年2月10萬我國遠征軍亦經此路入緬作戰。
首要的軍工和重工業基地
昆明作為抗戰的大后方基地,很多的廠礦、企 業、軍政機關和校園搬家來此,特別是國內的一些首要工廠搬家至昆明,對抗日戰爭乃至后來國家建設發揮了十分首要的效果。首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為抗打敗 利作出巨大貢獻。二是為推進云南近代工業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三是為我國工業開展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和出產管理人才。
據國民政府經濟部計算,1940年昆明區域首要的工廠公司已達80個,其間兵工職業6家,機器職業11家,冶煉業6家,電器業7家,化工業25家,紡織業15家。其時昆明的工業內遷數量僅次于重慶和川中區,居西南第三位。廠礦工人也從戰前的2000多人增加到3萬多人。
國際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出征地
1942年,我國戰區被確定為亞洲太平洋戰場 的首要組成部分后,我國即差遣10萬大軍開赴緬甸,協同英美戎行對日作戰,昆明恰是10萬遠征軍入緬作戰的出征之地。跟著我國遠征軍入緬抗日,揭開了滇西 抗戰序幕。滇西抗戰是我國8年抗戰中最早向日寇建議的戰略反撲,同時也是第二次國際大戰亞洲反法西斯戰場的轉機戰爭之一。
1938年,由北大、清華、南開大學兼并而成 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遷入昆明。除西南聯大外,又有中山大學、同濟大學、中正醫學院、國立藝術專科校園等相繼來昆。這些高校都是傳達文明的基地,他們帶來了 領先的辦學理念、教學方法、艱苦創業、節儉辦學的精力以及謹慎的治學情緒等,都深深地影響了云南的教學事業,使云南的教學事業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