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前天,我和幾個
襄陽城里來的兄弟小聚。推杯換盞之后,我問他們吃啥飯。他們異口同聲地說:“芝麻葉面條。”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
襄陽鄉間人,芝麻葉面條關于我這個上世紀50年代后期出世的人來說,再了解不過了。用媽媽的話說:“是芝麻葉挽救了我們那代 人。”據媽媽講,上世紀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鄉里人常用芝麻葉和紅薯果腹。芝麻葉性平、味苦,具有滋補肝腎、潤燥滑腸的保健作用。舊日鄉間人多采摘芝 麻葉食用,現在它又變成大家酒后的解膩佳品。
芝麻葉盛產于漢江流域,并以
襄陽為最。這是氣候優勢。芝麻的葉子像芝麻相同富含油分,吃起來好香的,但采摘和加工的進程若不得要領也不會好吃。
掐芝麻葉的最好時節是在每年的7月中旬。掐早了葉片太嫩,不經煮,吃起來不勁道,也會影響到芝麻產量。掐晚了葉片太老,嚼不動,不香,沒滋味。 通常要搶在芝麻盛花期今后,至打頂時為最好。掐芝麻葉時,要從下往上掐,或從上往下掐。盡量選擇那些不發黃的劍形鮮葉,同時不能帶稈子。
將新采摘的鮮芝麻葉按在行將歡騰的水中燙10分鐘,直至葉片變軟發黃。然后從鍋內撈出,待不燙手后在清水中淘洗兩遍,捏去里邊的黏液,撒在土稻 場的仆土灰中洇。當洇至半干,待芝麻葉變黑后要用手揉,把仆土灰充沛均勻地附著在芝麻葉的外表。只要粘了仆土灰的芝麻葉吃著才香。芝麻葉充沛曬干后,有點 像茶葉或木耳,皺成一團,只待貯藏了。
在鄉間,貯藏也很有考究,不能用筐,也不能用袋子,是用荷葉。荷葉曬干后,一片一片地堆疊著攤開,像一個圓形被單,把枯燥的芝麻葉放上去,用麻 繩網成倒立的氫氣球狀。網好后有四五十斤重,然后掛在屋內的房梁上,防潮、防霉變。這樣貯藏,通風又不變味,隨吃隨取,放兩年也不壞。
取適當曬干了的芝麻葉,用溫水泡開或是直接在開水里煮一下,放清水洗,直到洗菜的水變清停止。然后把芝麻葉瀝干,或用手把水捋干,放入適當的 鹽、味精、香油等調料,腌制15分鐘。等鍋里的水燒開,放入面條,然后再倒入芝麻葉、蔥絲等。最好能澆點辣椒醬,那種滋味自個品吧!假如放在寒天吃,面條 煮好后,能夠再和點面,做成糊湯面,澆點辣椒醬吃。
民間有許多芝麻葉面條的做法,有的還加入了芝麻、花生、十三香。
大眾的智慧是無量的,在平實的日子中,將一碗芝麻葉面條做得繪聲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