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墻體廣告 本年國慶前夕,鑼場鎮新陽村的一個白叟過70大壽,請來一位78歲的劉國華老漢助興,劉國華登臺拿出一疊白紙,夾在兩個巴掌間只悄悄一搖,白紙變成了八張百元大鈔,讓壽星和臺下的觀眾驚嘆不已。
在紅布上炒米泡
當場扮演的戲法還有炒米泡,在眾目睽睽之下,他把一捧通過觀眾檢驗的生米倒在兩名觀眾拉起的紅布上,然后一番炒作,生米變成了米泡,并拿給觀眾共享。同臺扮演的還有他70歲的學徒梁正斌扮演的“五花大綁”和“清水變金魚”。
劉國華會玩一百多種戲法,常常玩的也有三、四十種,不同于舞臺大戲法,劉國華玩的大多是“近視”戲法,也即是“抵近觀察”的戲法,這種戲法考究方法,一不小心,就會穿幫。可是玩好了,能讓觀眾百思不得其解而又奧妙無窮。
說到劉謙在央視扮演的戲法,劉國華說,他的戲法,我也知道其間的奧妙,只不過,他玩的是科技含量較高的道具,這些道具
價格貴重,有的高達幾萬甚 至幾十萬元,鄉土戲法師可玩不起,本來很多土戲法更有竅門、更有才智。現在戲法共有五類:電動戲法、手技戲法、機關戲法、化學戲法和藥物戲法,劉國華玩的 即是以手技戲法為主的土戲法,而且還在不斷創新。
把銀鏈拴在銀環上只需一眨眼
說起這個老“劉謙”的人生閱歷,就像他的戲法相同獨特,初中讀了一學期就在
湖南常德的老家輟了學,后來,跟著城里的一個扮演團隊學戲法入了迷, 團隊閉幕后,1961年經熟人介紹曲折來到
公安埠河鎮新
農村五組安了家,盡管很少耕田,可放牛、喂豬、做瓦匠、搞副業樣樣都來。
與學徒一同扮演“五花大綁”
最大的副業仍是跑江湖,改革開放后,他在沙市的街頭巷尾擺地攤,邊玩戲法,邊叫賣他編的戲法竅門書,后來他拉起10人構成的辣妹子藝術團,在當 時(20多年前)的便河小花園扯大篷公演,一場下來能夠賺幾百元(當時普通人的月工資缺乏百元),貴重的男子變女性的“魔箱”即是在那時增加的,僅僅散伙 后便宜處理了。
劉老漢在自個家里扮演“斷繩復原”
劉老漢的戲法遺產非常豐富,可他對學徒們還留有一手,他想在他最終的時間傳給他們,而現在,安于他的田園生活,偶爾受邀扮演一下,會一會民間藝術的朋友們,也和懂戲法的人溝通溝通信息。只可惜,他的學徒也不小了。
荊州的戲法奇才,活化石般的傳承人物,后繼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