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清晨1點過,成都市民樊女士經過APP叫來代駕司機,代駕司機一不小心將車撞到路樁上請代駕開車不料撞上路樁,說補償司機和公司都不認賬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不少市民在聚餐喝酒后都會找代駕司機把車開回家。但你是不是想過:代駕司機開車回家途中發作事端,由誰擔責?丟失又該由誰來賠付?
10月17日清晨1點過,成都市民樊女士與朋友聚完餐,經過APP叫來代駕司機,但是代駕司機一不小心將車撞到路樁上,車前擋墜落。樊女士當即 請求補償,沒想到司機和代駕公司相互推諉,她不得不報警。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調停,代駕公司終究贊同支付樊女士200元的補償費用。
“還好這僅僅小擦掛,要是撞上豪車或許撞到了人,誰來擔責?”樊女士后怕不已。
車主吐槽 〉〉
車被代駕司機撞壞 索賠遭受踢皮球
應酬聚餐常常免不了喝酒,因此請代駕司機變成了不少市民的安全首選。市民樊女士從兩年前開始使用代駕效勞,因為常常洽談事務,她不只給自個請代駕,還時常幫職工、客戶等請代駕。
17日清晨1點,她和職工在凱德廣場鄰近的一家火鍋店聚餐完畢。她按例拿出手機,經過APP在一家代駕公司下了訂單。沒過多久,代駕司機陳先生 踐約而至。“也許沒留意,他一上來,就把車撞到人行路途樁上,車前擋其時就撞落了。”樊女士說,她其時就請求對方補償,但陳先生說,“公司叫我來的,出了 事找公司。”
樊女士于是給代駕公司打電話,說明晰狀況。“他們卻說,這是代駕司組織成的丟失,由司機賠。”見兩方都沒有補償的意向,樊女士只得報警,警方趕到后進行調停。
“代駕公司負責人一瞬間說要過來處理,一瞬間又說來不了。重復折騰了兩個多小時,還是沒現身。”樊女士說,代駕公司最后許諾“派代駕司機送她回家,并支付200元的補償費”。
17日上午8點過,樊女士和丈夫將受損車輛送去修理,共花了約160元。17日下午5點,樊女士才收到代駕公司的200元補償費。“錢不多,是 小事。但假如撞的是輛豪車,或是撞到了人,該由誰來擔責?”市民樊女士直稱自個“很后怕”。“曾經還幫職工、客戶喊代駕,假如出事咋辦,底子擔不起責 任。”
代駕司機 〉〉
自個是在實行職務 出事該公司擔責
四川成都墻體廣告 關于此事,代駕司機陳先生也感到有些憤怒。“這僅僅個小擦掛,公司都不情愿擔職責,要是今后撞了豪車乃至撞死了人,那該怎么處理?”陳先生說,自個是接收到代駕公司的訂單才會前去代駕,是歸于職務行為。“中心出完事,必定該由公司承當。”
陳先生說,自個從本年8月才進入代駕職業,“入職后,代駕公司并沒有和咱們簽定任何協議合同,也不清楚有沒有采購穩妥。”
陳先生說,代駕司機需要下載APP,并在個人賬戶內充值。客戶下單后,公司經過APP發布訂單消息,由代駕司機去接單。把客戶送到目的地后,客戶會給代駕司機費用,通常是現金支付。“每跑一單,公司從司機賬戶內扣除15元。”
代駕公司 〉〉
“小事端”司機承當“大事端”公司承當
17日下午,記者經過某同城網站上的一則招聘信息,聯絡上了該代駕公司作業人員王先生。“咱們僅僅一個信息平臺,收集市民的代駕需要,反饋給司 機。”王先生稱,公司與代駕司機歸于協作聯系,并非雇傭聯系。該公司現有代駕司機上萬人,其間80%以上在多家代駕公司作業。因為“代駕司機人員流動性太 大”,兩邊僅僅“口頭約好”,并未簽署任何協議或合同。
王先生說,為了下降危險,公司采購了代駕職責險。“關于超越事端各方機動車輛穩妥補償規模外的有些,代駕職責險將根據合同約好予以補償。”
“小事端,比方補償規模在幾百乃至1000元以內的這類事端,通常由駕駛員自行承當;1000元以上,由公司出面承當。”王先生舉例,例如撞壞豪車,公司便會應客戶請求進行相應修理。
記者查詢/
入行規范紛歧 采購險種也紛歧
那么,代駕司機的技術是不是過硬?變成代駕司機的門檻高不高?記者對此進行了查詢。經過致電多個代駕公司,記者發現,“能開手/自動擋,5年或以 上駕齡”為當前代駕司機入行的遍及請求。有些公司還請求司機年紀50歲以上(也有請求55歲以下),還有公司請求“了解線路、效勞態度杰出”。少量公司要 求進行實踐“路考”,測驗司機的操作水平。各個公司的入行規范并不一致。
在是不是簽定合同協議上,一些公司僅僅進行口頭協議,“符合規定就上班”;而另一些公司則會與司機簽定“協作協議”。
此外,為司機采購何種穩妥,各個公司也不一致。采購代駕職責險變成遍及挑選,有些公司還為司機采購人身意外險。“司機接單收入提成多的,會采購人身意外險;提成少的,就不會采購。”
一位不肯透露名字的業內人士通知記者,代駕職業如今缺少清晰的規范和規范,也存在較大的監管縫隙。“如今成都大的代駕公司大概有幾百家,小的公司就更多了。各個代駕公司的收費規范、效勞流程也不一致。”
律師說法/
車主與代駕公司 已構成托付聯系
四川蓉城律師事務所律師徐茂輝以為,車主經過APP找到代駕公司,公司再派人員前來代駕,車主與代駕公司現已構成托付聯系。徐茂輝說,發作交通 事端,首先由穩妥人承當穩妥職責,穩妥不足以補償的,補償職責由代駕公司承當,而不是由代駕司機承當。“實踐上,車主能夠從自個的穩妥公司和代駕公司擇其 一,假如車主挑選自個的穩妥公司補償,那么他的穩妥公司又能夠轉嫁給代駕公司,請求補償。”
職業現狀/
成都代駕職業協會
4年僅10家公司入會
協會以外的公司均處于監管空白區
本來,成都早在2011年12月便建立了全國首家代駕效勞職業協會,并于2012年12月出臺四川第一個代駕職業規范《成都市轎車代駕效勞規 范》。《規范》關于代駕組織注冊、代駕司機入行規范、作業效勞規范、效勞流程、應急處置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范,希望處理“無主管單位、無準入門檻、無一致 規范的‘三無’表象”。
但是,記者從成都代駕職業協會了解到,協會建立近4年,如今僅有10余家老牌的代駕公司參加協會,承受一致管理,“而協會以外的公司均處于監管空白區。”
成都代駕職業協會負責人王先生通知記者,因為缺少監管,如今代駕職業依然存在安全隱患、漫天要價、半途甩客等疑問。
“如今實行0元注冊,哪怕只有幾個駕駛員也能夠注冊個小公司。”王先生說,這些小公司大多不會采購代駕職責險和別的穩妥,一旦呈現嚴重事故,公 司成員馬上溜之大吉,車主產業安全難以得到保證。此外,因為存在監管縫隙,“車主即使對代駕員效勞不滿,也難以進行告發或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