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江陰墻體廣告 14日,我省首屆遺體火化師作業技能大賽在南京開賽,來自12個市的36名選手參加競賽。記者近距離采訪到這個神秘作業的從業人員,了解他們的作業環境、社會地位和收入等,傾聽他們的心聲。
“說起殯儀館火化師,許多人以為這個作業很‘實惠’,由于殯葬被以為是暴利作業,所以收入必定高。來自淮安市的選手郭成超說,他每月薪酬僅1800元,干的卻是最苦、最累、環境最差、旁人看來最“倒霉”的作業。早些年還有作業編制,現在都是勞務署理、聘用制,收入遠沒有外界幻想得那樣高。他說:“不奢求得到尊敬,就等待‘平視’咱們。”
頂著輿論壓力的,不僅僅是這些一線火化師。我省唯一一位獲民政部授牌“大師作業室”的火化師李忠,干了幾十年火化工,現在已成為作業領頭人,但他仍是吐露了自個的煩惱?!霸蹅冞@個作業,許多年輕人找不到目標。上了年歲的,還影響下一代后代找目標。一傳聞你是干這行的,誰還愿意把孩子嫁到你家?”他說,姑蘇吳江區開出7萬元年薪都招不到一個火化工,緣由就在于此。
省民政廳殯葬作業負責人張漢平介紹,全省每年約有47萬人死亡,3000多名殯葬作業員工需要走專業化、作業化路途。跟著大家觀念的改動,不少大專院校畢業生選擇從事殯葬業,長沙民政學院、北京社會管理學院還開設殯葬專業。入殮師、火化師、殯儀效勞師等職稱評定系統逐步建立,作業認同感也在改進中。
此外,全省現在共有105個殯儀館(火化點),94%是公辦。一旦殯儀效勞市場化,崗位薪酬也會市場化,到時會給出和他們崗位支付相稱的勞作價值。據介紹,國外殯儀館都是市場化運營,一個地方會有3-5個殯儀館,殯儀效勞是一種生命禮儀,更趨向于“精力商品”,民眾對作業的作業認同感也不一樣。
一位剛走出賽場的80后火化師表明,自個已不避忌從事的作業。“咱們的作業需要社會認同,遇到大的疫情、災情,咱們也是頂著無窮危險在作業,僅僅沒人知道算了。禽流感患者逝世,咱們全套防化服穿上,堅守崗位。自個首先要重視這份作業,任何作業都要有人做,且都是有意義的?!?br />
記者了解到,這次競賽的自己一等獎的3名選手將獲“省技術能手”“省五一勞作能手”稱謂,自己一等獎第一名的選手還將獲“省五一勞作獎章”申報資歷?;蛟S,改動將從此漸漸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