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墻體廣告 “你看這翠鳥,羽毛顏色很亮,估計是今年才出生的。”方師傅難掩興奮,指著落在小荷塘正中央小木樁上的一只翠鳥,小聲跟其他鳥友說道。這是前天鳥友們在解放公園里等待了一天的成果,終于把鳥引誘到木樁上,用早已對焦好的“長槍短炮”,捕捉到了翠鳥停落的瞬間。
想要拍鳥 得先誘鳥
今年80歲的方師傅,在拍鳥愛好者組織里,拍鳥時間不算最長,卻是年紀較長的一位。
這個有280多位拍鳥愛好者的協會,平均年齡都有60來歲,最長的89歲。他們常常背著10多公斤重的攝影設備,在解放公園里拍鳥,干糧和水就裝在包里當午餐。
解放公園是
武漢的拍鳥愛好者常來的地方,植被多,有荷塘,鳥類自然也多。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有拍鳥愛好者來這里,拍上一天。只是,拍鳥是個技術活,想要拍鳥,得先誘鳥。
穿著防水衣下水豎樁
旁人如果不細看,很難發現鳥友們選擇拍攝的小荷塘里的乾坤。
岸邊與荷塘中央分別豎著一根木樁,不遠處還埋著一口大鍋,組成一個三角。這是鳥友們從一些觀鳥基地里學到的經驗,豎兩根木樁,引誘鳥停落;放鍋則是為了捕捉到鳥喂食的瞬間,因為鳥友們會在荷塘里投放一些小魚,等魚游到鍋里、被鳥捕捉時,那一瞬間就有可能被拍到。
“鳥的速度太快,一邊飛一邊跟拍太難,用這個方法就是為了方便對焦。”方師傅說,為了誘鳥,即便天氣轉涼,鳥友們也愿意穿著防水衣,下水豎樁。“誰讓咱喜歡拍鳥呢”。
拍鳥跟拍人一樣要有神
除了拍鳥,方師傅還熱愛野外騎行,有時候還帶著兩臺重達幾十公斤的攝影裝備出門。77歲那年,騎行十多天,愣是從
連云港騎車回
武漢。
前天雖說拍到鳥落枝頭,但方師傅對片子并不滿意,陰天沒有太陽,所以拍鳥缺了點眼神光,拍鳥跟拍人一樣,要那么一點神。方師傅建議,下次如果還是陰天,可以試試帶上一個反光板。
今年7月,其中十多位拍鳥愛好者還特意去了七里坪河灘,拍藍喉蜂虎,這種鳥下巴上的羽毛呈藍 色,極為漂亮。由于野外的鳥比城市里的鳥警惕性更高,因此拍攝也更困難。為了偽裝自己,每個人都趴在自己特意帶的帳篷里對焦,一趴就是一天,又悶又熱,更 不敢說話、咳嗽,怕嚇走了鳥。“拍久了會發現,鳥比人有意思多了。”方師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