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墻體廣告發布 云南網訊(記者 趙崗)在云南大云南墻體廣告發布理,有一位老法官,二十一年作業在條件艱苦的底層法庭,足跡踏遍了大理的山山水水,1996年榮獲大理州政法“十杰”稱謂,他即是現任鄧川人民法庭庭長、一起把握彝族語和白族語兩種少數名族語言的多語種法官羅連書。
羅連書地點的鄧川人民法庭屬二類法庭,是洱源云南墻體廣告發布 兩個派出法庭之一,地處縣工業園區,轄右所、鄧川兩鎮,含18個村委會,134個自然村,220個鄉民小組。常住人口7.5萬人,面積為346.2平方公 里,世居有漢、白、回、彝、傣、藏族等。法庭現有四名審判員,二名書記員,一名法警,其中有六名中共黨云南墻體廣告發布員。擔任審理轄區內民商事和刑事自訴案子,以及處理 法庭審理案子的履行事項和別的由本庭擔任的履行事項。2013年至云南墻體廣告發布今,羅連書承辦各類案子156件,結案134件,自個辦案數量占鄧川法庭總量的 44.3%。
作為一庭之長,羅連書建立廉潔認識,不在情、 權、錢面前經得住考驗,抵得住誘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保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為全庭干警做出了典范。云南墻體廣告發布他時常和庭里的干警說起北宋廉吏包 拯“為官清如水,不持一硯歸”的典故,勸誡咱們:“大公無私丹心忠,當官最忌想念功;操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清涼風。”
談起這些,他的老婆很有感觸:“他在老百姓眼里即是‘官’,但在咱們家幾個朋友姊妹的家中,這個‘庭長的家’,卻是收入最低,最為清貧的一個家庭。”
派出法庭遠離縣城,作業日子多有不方便,文化日子單調乏味,作為一庭之長,他既要思考作業,又要思考咱們的日子,有時因不能及時報銷賬務而使法庭的經濟捉襟見肘,難以為繼,為此他常常是先墊支自個家里的錢到庭里開支。
他的老婆說:“咱們一家三代五口人分紅三個家,老家由老母守著;兩個孩子讀書,由我在洱源看護;他一自個在鄧川作業,艱難是可想而知的。為了支撐他的作業,我常常把梅園、板栗園的收入都先讓他墊支在庭里開支,報著帳后再拿還我家。”
作為庭長,即是全庭干警的“領頭羊。”其一言 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全庭干警。為此,羅連書十分注意庭長的模范帶頭作用。首要,他重視政治理論的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各項道路、方針、方針,學習黨的十 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他常常勸誡干警:“學習是一輩子的作業。不重視政治理論及法律法規的學習,就不能做到與時俱進,不能變成清醒的法官。”
其次,他重視業務知識的學習,規定每月舉行兩次業務知識的學習。挑選一些和底層作業緊密聯系的選題,如相鄰權的問題、農村宅基地膠葛的處理、債的擔保等,安排咱們學習評論,以案講法,以案學法,使干警們深受教益,大大地促進了作業。
再次,他老是身先士卒,英勇在前。哪里有險阻的作業,他老是最早抵達那里,從不故步自封。
西漢時期聞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可。” 羅連書的模范帶頭作用即是一道無聲的指令,恰是在他的身體歷行之下,整個法庭呈現出生氣勃勃,向上搶先的喜人局勢。
但這一切對他來說并不算什么,只有把案子辦妥,群眾滿意,才是擔起了肩上的千斤重擔,羅連書恰是用“鐵肩擔道義”的豪情,表達對審判工作的赤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