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刷墻廣告十月的
青海,陽光照在黃
河北岸的羅漢堂村。枝頭金黃的樹葉透亮,風吹過,秋天開始從枝頭紛揚而下。這是秋天的羅漢堂村,位于貴德縣拉西瓦鎮的一個藏族村落,2015年的秋天,“高原美麗鄉村”建設使得這個古老的藏族村落分外妖嬈。
青海刷墻廣告 拉合,51歲,膚色黝黑的藏族漢子,羅漢堂村的黨支部書記。和記者見面,握了握手,也不言語,獨自上了一棵果樹,不一會兒,就把幾個長把梨和軟兒梨塞進了記者的手里,他和這個村莊一樣樸實。
青海刷墻廣告 在前往羅漢堂采訪之前,記者就聽說了這個村莊的“草泥上墻”。美麗鄉村建設,看多了鋼筋水泥和彩色
圍墻,這“草泥上墻”應該是別有一番風味吧,于是,我決定要去看看。
青海刷墻廣告 從貴德縣城出發,往西北方向約20公里,便到達了羅漢堂村。這里有一處藏傳佛教的寺院,名叫羅漢堂寺,據說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村莊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青海刷墻廣告 漫步于村莊,古樸的泥墻一戶挨著一戶,掛滿軟兒梨的果樹遍布村莊的角落,和別的村莊相比,這里似乎少了一些現代的氣息,而多了一份古樸和鄉土的味道。
青海刷墻廣告 這里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另類”!在采訪的過程中,貴德縣拉西瓦鎮的干部以玩笑的方式這樣告訴記者。所謂的“另類”,其實就是有別于常規,而美麗鄉村建設,似乎總是這樣——鄉村在追趕著城市,我們仿佛看到了更多城市的印記,比如小廣場和路燈的建設,比如統一的
圍墻和顏色等等。而羅漢堂村的“另類”,則使我們看到了鄉村的回歸——回歸到村莊的模樣!
青海刷墻廣告 “剛開始,我們的設計也是在莊廓外墻刷涂料,但此舉遭到了質疑,質疑的主要原因是涂料的時效性不強。后來,我們充分尊重群眾的意見,反復論證,多方征求建議,最終決定‘草泥上墻。’”拉西瓦鎮鎮長王興良這樣告訴記者。
青海刷墻廣告 尊重民意,是拉西瓦鎮羅漢堂村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亮點,而與之并駕齊驅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在建設的過程中尊重村莊本來的風貌。羅漢堂村共有農戶286戶,其中90%為藏族,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不僅可以改善村容村貌,其實也是村莊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過程。
青海刷墻廣告 286戶農家,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里,全部完成了“草泥上墻”,也許一戶、兩戶還看不出名堂來,可近300戶農家的“泥墻”連成一片,這規模和陣勢就頗為壯觀。今年,有外地游客和攝影家竟然專程跑到羅漢堂村來看這“泥墻”,這實在出乎拉西瓦鎮黨委和政府的意料,也出乎羅漢堂村民的意料,這些“意料之外”給了拉西瓦鎮干部和羅漢堂村民們建設美麗鄉村的信心。
青海刷墻廣告 除了“草泥上墻”,新建3公里的人行道和路邊柵欄是羅漢堂“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的第二步。羅漢堂村分布于貴共公路兩側,長約3公里。過去,農家的院墻緊挨著公路邊,給行人帶來了很多不便,如今,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把自己生活的環境改善得更美,同時還要把這種美傳遞給八方游客。今年,羅漢堂村把公路兩側的
圍墻全部拆除,向內移三米建起了柵欄,使得過去封閉在
圍墻里的果園,通過柵欄向外界開放。剛開始,有些村民有抵觸情緒,不愿意拆
圍墻,后來,看到了人行道和柵欄的“樣板”工程,大家覺得效果實在不錯,便紛紛開始支持人行道的建設。羅漢堂村的人行道,修建的是石板路,而石板均為就地取材,不僅節省了建設成本,更使石板路和古樸的村落相得益彰,融洽和諧。
青海刷墻廣告 羅漢堂村村民張銀幫告訴記者,村里不僅建了人行道,還修建了鄉村道路,過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現在小轎車可以開進村里的每戶人家,給播種、秋收等農業生產帶來了便利。
青海刷墻廣告 今年是羅漢堂村“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的第一年,而一年的時間對于村莊的建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拉西瓦鎮鎮長王興良告訴記者,今年羅漢堂村完成"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總投資2600萬元,今后民俗傳統村落將是羅漢堂村的基本定位。
青海刷墻廣告 對于村莊的新變化,村黨支部書記拉合深有感觸,他在這個村莊里生活了半個世紀,而羅漢堂村能建設得像今天這樣美麗,拉和做夢也沒有想到。拉合說,人行道的工程已經接近尾聲了,我們最近正在商量研究,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在路的兩邊種植貴德的長把梨、軟兒梨,到時候游客走累了,順手就可以摘個果子吃。
青海刷墻廣告 羅漢堂村的“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帶給了記者思考,在鄉村追趕城市的過程中,我們是否應該放慢腳步,讓鄉村真正回歸到村莊的模樣!
青海刷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