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江
墻體廣告 新華網
南昌12月27日電(記者余賢紅)12月26日,
南昌。白叟頭發斑白,牙齒稀松,一手拄著拐杖,一手被志愿者攙著,邊走邊樂滋滋地問道:“這里能過江嗎?”聲響抬得很高,帶著濃濃的
南昌口音。
白叟名叫周春根,1936年出世,當天正拿
江西贛江
墻體廣告著體會券前來乘坐地鐵,計劃前往江彼岸的滕王閣。對白叟而言,贛江再熟悉不過,但從江底坐地鐵去彼岸卻是頭一遭。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推動和私家車的增多,
南昌市區的交通擁堵日益嚴重。上班途中遇到這樣的景象并不古怪:公交車剛走幾站司機就呼喊“前面要堵半個小時,想下車的我如今開門”。交
江西贛江
墻體廣告通擁堵的時分,從紅谷灘新區坐公交車到老城區,平常二十分鐘的路程要走一個多小時。
上海市地道工程軌道交通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張
江西贛江
墻體廣告蘋表明,軌道交通可以滿意大運量出行的請求,“關于二線城市而言,以軌道交通為主干、地上公交為主體是較好的挑選”。
據了解,建設軌道交通變成當時不少城市減輕交
江西贛江
墻體廣告通擁堵的主要手段。僅就中部地區而言,除
江西外,
湖北、
河南、
湖南均已注冊地鐵,
安徽、
山西地鐵也在建設過程中。
對500多萬
南昌人而言,這一刻的到來讓人心境振作。“去過北京,去過
上海,也去過
廣州,地鐵并不生疏。”本年66歲的魏牛庚家住
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他說,“但這是自家的地鐵,不一樣!”
12月26日上午,
南昌地鐵1號線正式對外售票。在八一廣場站,記者看到,
南昌地鐵吉祥物“鷺鷺”在進站口歡迎乘客,每個驗票閘機旁和上下車處 都有志愿者引導。不少人是全家一起來嘗鮮,主動售票機前不一會兒就排成了長隊。干凈明亮的地鐵站廳內,大家或停步賞識,或攝影留念。
也有不少商家敏銳地挑選此刻進行商業推行。在秋水廣場站,首列地鐵剛到,只見十個身著黑衣頭戴墨鏡的模特,手提印有商標的拉桿箱,酷帥地站成兩排,立刻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在進站口,還有商家別出新意地為大家送上“福”字,這是對市民的祝愿,也是對
南昌夸姣明日的祝愿。
比市民更興奮的是媒體,從地鐵試運行到注冊前的發布會,再到售出首張地鐵票,處處活躍著媒體人的身影。為了能從非常好的角度拍攝到具有留念含義的首張地鐵票,售票機被記者團團圍住。
激動之余,咱們也看到還有些疑問
江西贛江
墻體廣告值得關注。地鐵注冊當天,有些乘客反映有些地鐵站鄰近公交不多,今后可能會聚集許多“拐的”。
注冊地鐵對民眾而言不僅僅意味著多了一種全新的出行方法,更主要的是表現了大家對更高城市環境質量、非常好生活質量的尋求。城市的精細化治理、人性化關心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