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墻體廣告 近來,記者在
江津區夏壩鎮躍進村看到一件稀奇事:該村一生豬飼養場,不只自己掏錢鋪設管網,把沼液肥輸送到鄉民犁地,還按每噸1元的規范,倒給農人發用肥補助。如今,該村已有400畝犁地用上了“自來肥”。
做這件工作的是該村的正州飼養場,其生豬飼養規劃達1萬余頭。本年5月,飼養場與村委會協作施行沼液低壓管道灌溉項目,由飼養場出資15萬元,鋪設了5000米長的管網,并按用
重慶江津墻體廣告肥1噸補助1元的規范,與100多戶鄉民簽訂了用肥協議。本年7月,沼液管道開端運轉供肥。
“用上沼液肥后,我就再也沒有施過化肥了!”該村五社居民彭靜指著自家蓄糞池的沼液管道龍頭說,她家共有3畝地、兩個蓄糞池,每個蓄糞池都安裝了一根沼液管道,用肥時只需
重慶江津墻體廣告翻開龍頭,沼液肥就像自來水相同流出來,徹底就是“自來肥”。
她說,接通沼液管道后,不只降低了勞動強度,栽培本錢也大幅降低。曩昔,她家3畝犁地,一年要用1000元擺布的化肥。如今不只省了這筆買化肥的錢,每畝還能倒得10多元用肥補助。
“這個項目也有助于我們解決沼液消納難
重慶江津墻體廣告題!”正州飼養場副場長王宏亮說,飼養場每天要發生4噸干糞、50噸沼液。在此之前,他們經過引入肥料廠、將干糞加工成
有機肥的方法,徹底完成了干糞的無害化處理,但在沼液消納上卻一向找不到一種好方法。
曩昔,飼養場曾采納向鄉民免費供應沼液肥的方法來消納沼液,但效果并不好。一方面,沼液從飼養場到田間地頭沒有運送鏈條,加之躍進村犁地分散、 勞動力缺少,僅有周邊有些農人運用沼液肥,致使沼液運用缺乏。另一方面,農作物用肥是季節性、集中性的,而飼養場的沼液產出是連續性、穩定性的,致使沼液 肥的運用水平不高。
躍進村盡管具有一個大型養豬場,卻存在
有機肥投入缺乏與沼液肥運用缺乏的對立。而這個項目,則能夠采納加壓的方法,將沼液輸送到該村數十個蓄糞池,有用解決以上難題。
“我們如今建成的僅僅一期項目。”
重慶江津墻體廣告王宏亮說,依照每畝每年運用10至12噸沼液肥核算,飼養場產出的沼液,可滿足4000多畝犁地的用肥需求。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擴展管網鋪設面積,讓更多農人用上“自來肥”。(記者 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