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墻體廣告】歐盟委員會4日宣布,歐盟自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公開資料顯示,對光伏產業征收反傾銷稅將波及我國200多億美元出口,使本已處于低谷的光伏產業雪上加霜。歐盟此舉對我省光伏產業將產生怎樣的沖擊?6月5日,記者就此事采訪了省商務廳、鄭州海關的相關人士。
從鄭州海關提供的數據來看,2012年,我省太陽能電池出口1.37億美元,其中對歐盟出口8798萬美元,占比超過64%,也就是說,我省六成多光伏產品出口地是歐盟國家。
據省商務廳世貿處處長胡占華介紹,目前我省有10多家光伏企業,由于產能過剩、技術落后、反傾銷壓力增加等因素,行業利潤很低。“從2011年到2012年的出口數據來看,2012年我省太陽能電池片出口154萬片,同比增長31%,但貨值同比下降57%,對歐盟貨值同比下降更多,達68.8%。反傾銷稅開征后,這些企業有可能利潤全無,其生產、出口所受影響無法想象。”胡占華說。
應對當前情況,有業內專家認為,除了繼續談判、維護正當權益外,光伏企業自身更應從發展技術能力著手,改變企業整體技術落后、核心技術設備依賴歐美國家的現狀,從而使整個行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