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手繪
墻體廣告設計九開八閉十七門,書
重慶滄桑變化;迢迢八千米城墻,寫渝州崢嶸歷史。記者從正在此間召開的
重慶渝中區兩會上獲悉,當地將在“十三五”期間“串聯下半城重點區域,復原、保護古城歷史遺存,引入特色文化旅游等內容,構建環古城歷史文化圈”。
重慶渝中區政府相關負責人25日接受中新網采訪時透露,當地將“圈”出8890米的明清城墻遺跡及原址,將
重慶古城門及古城墻風貌現于眼前。
清朝乾隆《巴縣志》記載:“明洪武初,指揮戴鼎因舊址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環江為池,門十七,九開門及八閉門,象九宮八卦。”這次修筑的十七座城門建筑特色各有不同,但經年累月,大多數都只留下了地名,城門及城墻難考。
該負責人說,
重慶明清城墻原有8890米,現存僅4195米。而因建筑物遮擋等原因,目前發掘出來的城墻有41段共2979米,剩下的二十幾段尚未面世。
重慶手繪
墻體廣告設計十七座城門中,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是通遠門、東水門,以及正在考古挖掘中的太平門、人和門。它們不僅現在仍是
重慶人生活中常用到的地名,而且從留存的遺跡中也可管窺其昔日的壯美。
以
重慶老城正東的大門東水門為例,現存的城門寬3.2米,高5米,厚6.7米,是石券頂城門洞。東水門城門上曾經的門樓非常壯觀,二重檐歇山頂,房面飛檐,檐下四角支雕花撐拱。但此門樓毀于民國時期。門內曾是
重慶最繁華的區域之一,商賈云集,店鋪林立,山貨、廣貨、蘇貨等一應俱全,水碼頭的興盛不言而喻。
2016年至2020年期間,
重慶渝中區計劃將這些古城門和城墻“串”起來,形成一個“圈”。據相關負責人透露,論證中的方案是先梳理經絡。現在各個城門、城墻是隔斷的,要通過統一的步行系統串起來。接下來擬重點打造現存的四座城門,并在有空間的地方建小游園,供觀光休息。
此外,當地正在考慮利用技術手段還原
重慶古城風貌,將各具風格的城門展現給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