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手繪
墻體廣告 對于普通人來說,年,在元宵節花燈賞罷那一刻結束。而對于備戰里約奧運會的中國體操隊來說,年,僅限于大年初一那一天。新的戰斗早已開始。
“體操跟一些運動不同,對于人的整體要求格外高,必須常年保持專注,否則一歇下來,又要從體能恢復開始,所以備戰一項賽事的周期會特別長,”體操女隊教練徐驚雷說。
徐驚雷的老母親已是耄耋之年,因平時無法照顧老人家,又恰逢奧運大年,所以她多請了一天假,聊盡寸草心后,大年初二晚上匆匆歸隊,而“其他人都是初二就已經開始訓練了”。
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館里燈火通明,亮紅鮮艷的世界冠軍榜又重新布置了一番,滿滿當當地排列著體操隊72位世界冠軍的肖像。騰出的空間,就是未來的希望。
在這里,每一個動作、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勇氣、每一次堅持,里面滿滿都是夢與愛。
冬訓,叩響攻堅戰
在總教練黃玉斌看來,從去年11月起就在
南京開始的冬訓現在還遠沒到畫上句號的時候。
黃玉斌表示,今年冬訓主要是針對性地解決格拉斯哥體操世錦賽暴露的問題,特別是男子自由操,通過發展難度、改進編排,比去年又有明顯進步,另外在其他單項的穩定性和動作質量上也有所改進。
“現在冬訓進入了攻堅階段,要把冬訓里改進的動作和發展的難度逐漸進入編排,然后是成套中的聯合訓練,經過磨合,再逐漸進入整套動作,”黃玉斌一邊看著訓練一邊過著流程,“到了3月底4月初,如果條件成熟,通過上半年的測試賽和全國錦標賽、選拔賽,就要運用這些東西,運用得好就會在奧運會上投入使用,如果運用得不好,就再想辦法?!?/div>
黃玉斌表示,3月底4月初,也到了其他體操勁旅逐漸開始“亮牌”的時間段。目前中國體操男、女隊都正在全力以赴備戰里約奧運會,無論從人員還是精神狀態來說,2012年倫敦奧運會后的整個過程中“還是不錯的”。
選拔,戰鼓聲漸密
領隊葉振南列出了一份詳細時間表:4月中旬、下旬兩次測試賽,其中后一場測試賽也是選拔賽之一,然后就是5月全國錦標賽暨選拔賽,綜合各方面考慮出爐大名單;經過集體磨合、演練陣容,在里約奧運會比賽前一天24小時根據情況敲定最后的5個人。
“就像打仗一樣,牽一發而動全身。要考慮各種方案,確保在出現意外時可以彌補,”葉振南說。倫敦奧運會賽前,主力滕海濱左臂受傷,于是緊急抽調郭偉陽遞補,最終中國男團從預賽僅列第六的絕境中大反轉如愿奪冠。
葉振南介紹,這兩年隊內的新老交替進展順利,尤其是女隊的毛藝、范憶琳和王妍三名小隊員成長迅速,今年劉婷婷等一批“新芽”也冒了出來,甚至讓姚金男等老隊員也有了不少壓力,促使整個團隊的競爭氛圍都非常良好。
“好的新老交替,一定是新的把老的比下去,而不是老的不行了,新的才上來,”葉振南說。
男隊方面,葉振南表示,奧運會不同于世錦賽,身心壓力、競爭激烈程度都絕非一個重量級,中國男隊跟日本隊的較量是“兩軍相遇勇者勝”,高強度下的發揮才是關鍵。
“體操不是交手項目,主要的對手還是自己,所以我們提出口號是征服對手、征服觀眾,感動裁判,”葉振南說,雖然體操是打分項目,但不希望隊員過多地考慮那些“不可控”因素,首先是要改變自己。
沖鋒,向第一道關挺進
對于所有隊員來說,從現在到選拔賽之間的一兩個月,是最為關鍵的第一道關。
姚金男在結束訓練后,忍著疼接受恢復按摩。她是女隊唯一一名參加過奧運會的在役隊員,肩負著“以老帶新”的重任。當倫敦奧運會結束后,鄧琳琳、何可欣等一批“老將”陸續退役,姚金男左側肩傷動了手術,此后一直在恢復中。
“當然急啊,可是一急吧,肩傷又犯了;不急吧,狀態就下來了。哎,還是挺糾結的,”姚金男在結束訓練后,趴在按摩床上被“虐”得直皺眉。
姚金男說,自己之前有被傷病打敗的一個過程,所以對于傷病心里總有點虛,動作技術還好,虛就虛在傷病。訓練恢復時會躲,被教練逼一下,然后再往前走。不過經歷了這么久的傷病起伏,現在自己的心態也放平了很多,“就想跟大家一起測驗、合練,可能會離目標近一點”。
鄒凱在倫敦奧運會上曾以個人奧運第5金創造了中國選手奧運金牌的新紀錄,當時他并沒有退役,也還是為了四年后的里約奧運會努力著。
“最大問題在自己,最大困難是身體,”鄒凱坦言,這兩年身體勞損很明顯,腰傷一直有,跟腱也有點疼,每天都會非常疲勞。
鄒凱說,去年整整一年,給自己精神壓力太大,總想著要超越自己的紀錄,所以身體上也承受不了,跟不上,今年心態好點,身體也稍微緩解些。
“我都沒敢想過去里約,老實說估計幾率也就20%到30%吧?,F在是選拔制,只要能在選拔期間發揮自己就好了,”鄒凱低著頭說。
“這兩個月挺關鍵,如果情況好的話,練到4、5月就去8月的奧運會,情況不好的話,應該就退役了吧,”鄒凱說,雖然自己參加過很多大賽了,但對于運動員來說,對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終極挑戰還是特別渴望期待的。
雖然嘴上開玩笑說“到這個歲數再想突破還是不容易”,不過在冬訓期間,鄒凱還是加了新難度和新動作,力圖在自由操和單杠這兩個項目保持高水平。
“我現在就是一個挑戰者,去沖那些小隊員,把壓力給他們,讓他們發揮得更好點,自己也再拼一把,”已經參加了兩屆奧運會的鄒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