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墻廣告發布 “京津冀地區、尤其是北京和
天津科教資源密集,優勢國內獨一無二。可以說,三地科教資源協同創新有基礎、更有空間。”全國人大代表、
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表示,要讓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三地科教資源成為“一盤活棋”,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國家重點任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李家俊認為,三地科教資源協同創新,不僅可以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更可為打造創新型國家作出有益的探索實踐。三地科教資源要緊密圍繞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和需求,打破以往“各做各的事”的局面,真正把科教資源動員起來、集中起來。在協同創新的過程中,要積極探索新的體制機制,突破行政壁壘,讓協同更通暢,讓創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新更有力。此外,通過科教資源的協同創新,還可以更加有效地帶動其他領域和行業的協同發展。李家俊舉例說,由
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津渤海
化工集團、中石化集團和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共同組建的
天津化學
化工協同創新中心,針對資源、能源兩大領域,把化學和
化工集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中起來,通過校校、校所、校企和國際之間的深度合作,形成一個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化學
化工協同創新體,已經見到初步效果,被英國《自然》雜志評為中國協同最好的單位之一。“一定要把科教資源更好地組織起來,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樣板。”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特級教師吳正憲
建“京津冀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
天津網訊 北京日報記者范俊生 北京專電 “京津冀一體化是國家戰略,不僅產業、交通、環保等要一體化,教育方面的一體化和協同發展更是迫在眉睫,不能等待。”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學研究院特級教師吳正憲建議,充分發揮京津優勢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支援
河北做強教育,優化體制機制,建設“京津冀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
吳正憲在調研后認為,推進區域內教育資源均衡布局,做強
河北教育應成為戰略重點。吳正憲建議設立京津對口支援
河北基礎教育發展的有效模式,通過名校辦分校、優質課程資源共同開發、師資培訓、名師工作站建設、高校科研機構舉辦附中附小等方式,加快提高
河北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將
河北重點發展的次中心城市或節點城市、環京地區作為首都教育資源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疏解的主要京外承接地區,在京高校建設分校、科技園建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優先選擇
河北。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發揮京津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例如北京數字學校),將服務范圍覆蓋到
河北省。
吳正憲介紹,教育協同發展的統籌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推進還需要相應體制機制加以保障。在頂層設計上,由教育部牽頭抓總、相關部委和京津冀省級政府組成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協調機制和領導工作機制,制定具有權威性的《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中長期規劃》及各地實施方案,明確路線圖、時間表。
她還建議創新教育投融資體制,推動中央和京津冀合作設立教育協同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重大教育協同發展項目,如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和共建共享等,選擇部分地區(產業或人口集中疏解地、城鎮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化新區、交界地區、重要節點城市等)建設“京津冀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全國人大代表、
河北農業大學校長王志剛
加強與京津一流高校合作
天津網訊
河北日報記者 王敬照 北京專電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補齊
河北省發展短板,而
河北省發展的瓶頸在于科技支撐不足,根源在于缺乏高水平人才。”全國人大代表、
河北農業大學校長王志剛建議,與京津地區的一流高校合作,在
河北省重點高校實施高水平學科平臺建設。
王志剛表示,
河北省高校在人才競爭方面一直處于劣勢地位,更為嚴重的是
河北省青年人才的流失,高中學生考大學時,一流的學生首選“北上廣”高校,而其中大多數不再回
河北就業;在
河北重點骨干大學就讀的本一、本二學生,畢業報考研究生時又是極少選擇
河北高校,而
河北高校所招收的研究生正逐步轉向以本三學生為主。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
王志剛建議,在
河北省與教育部共建的6所重點骨干大學篩選水平相對較高、與
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結合緊密的學科,實行與教育部共建,建設經費由教育部與
河北省共同分擔,5年一個周期,爭取進入國家
天津民墻廣告發布一流學科行列。“這樣既可以吸引高水平人才來
河北高校工作,又可吸引優秀高中畢業生、本科生就讀。”
對于學科平臺建設問題,王志剛建議把省部共建學科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總體規劃,學科數量以30個左右為宜,每個學科5年建設經費1億元左右;出臺具體政策鼓勵京津高校、科研單位專家到平臺工作,對
河北省內入選平臺建設隊伍的專家,其子女參加高考享受京津戶口待遇;納入此計劃的學科,全部納入本科一批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