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粉刷墻體廣告 [在一些原版書的借閱卡上,可明晰看到從民國到建國初的借閱歷史。 申冉 攝]
在一些原版書的借閱卡上,可明晰看到從民國到建國初的借閱歷史。 申冉 攝
原標題:民國原版書比線裝古籍還“脆弱” 南師大建修復中心搶救寶貴文獻
中新網
南京3月10日電 (記者 申冉)“雖然民國距今并未超越百年,但民國原版書遠比幾,百年前的明清線裝書還‘脆弱’,目前國內有一大批民國文獻檔案亟待清算保管,否則我們將失去這些珍 貴的文化遺產。”10日,記者從
南京師范大學得悉,該校成立了國內首個“民國舊體文學與文化”數據庫,方案以此為根底“挽救”收藏的數萬部民國原版文獻書 籍。
據數據庫首席專家、南師大曹辛華教授引見,“曾為國民政府首都的
南京,無論是檔案館、圖書館,還是大學、民間,都藏有大量極,具研討價值的民國原 版文獻書籍。其中尤以民國著名文人墨客、教授名流所著的文學文化類書籍,最為寶貴,包含著十分豐厚的社會進步思想和反動求索內容,對該時期的各種文學文化文 獻有必要停止系統的整理、研討。”
“以
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為例,由于曾為國民政府中央大學、金陵女子大學,保存了很大一局部文化、文學、教育方面的民國著作和期刊。”曹辛華 通知記者,遺憾的是,由于古籍珍藏市場“貴古賤今”的心理,不少民國原版書種類已成孤本,以至不少圖書處于稿本、抄本、油印本狀態,很容易就破損、繼而散 落埋沒。
據南師大圖書館古籍特藏部主任、胡濱引見,目前僅該校就藏有民國原版文獻,中文圖書有3萬5000多種,中文期刊3000多種,外文書籍有3萬五千多種。“我校所藏民國學術期刊,保管完好,可謂孤本,有極高的研討價值。”
不過,胡濱也坦言,“民國書籍的紙張普遍運用的,是剛進入中國市場的西方造紙技術,經過了近百年的時間之后,這些書籍的紙質以至比明清線裝書還要‘脆弱’,含酸度較高,十分脆,悄悄翻動都可能讓書頁散碎。”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上世紀初留下的紙質書,都因而緣由而面臨保管艱難、修復費用昂貴的難題。例如,在美國,對書籍停止脫酸處置的費用是一頁紙 3.5美金。目前國內國度圖書館、
南京博物院等一些研討部門也曾經開端對寶貴的書籍文獻做這樣的脫酸處置,但總的來說還是比擬少的。”胡濱說。
曹辛華通知記者,目前,正在對該校館藏的民國原版文獻停止初步的清算、歸檔。爭取從今年暑假開端,對已清算完成的書籍停止數據化處置,最終構成 大全式電子文獻,供讀者隨時查詢閱讀,“這樣不只有利于對民國文獻停止全面的研討,同時脆弱的原版文獻也能夠得到更好的維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