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墻體廣告 “有好心人能給我兒子介紹一份工作嗎?”蓮花社區(qū)的居民李錦寧憂愁地說。原來,李錦寧的一雙兒女均為先天性智力殘疾人,21歲的女兒小靜已于去年就業(yè),而27歲的兒子小彬的工作
廣西欽州墻體廣告仍然沒有著落,原因是小彬是較為嚴重的智力殘疾二級。六年來,李錦寧和丈夫曾經(jīng)帶著兒子努力四處找工作,然而至今都沒找到用人單位接納他。
四口之家生活十分艱辛
今年50歲的李錦寧是蓮花山路浮石里六巷的居民,她與丈夫育有一雙兒女,兒子和女兒都是先天性智力殘疾,兒子小彬是智力殘疾二級,女兒小靜是智力殘疾三級。為了照顧好孩子,她放棄了打工,因此家
廣西欽州墻體廣告里的經(jīng)濟來源只有低保收入,以及丈夫在外面打散工掙的錢。目前,李錦寧的丈夫也已經(jīng)50多歲,一直沒有固定工作,只能做搬運工謀生計,有時候接連四五天都沒有人請他干活,家里便沒有收入。
為了減輕丈夫的負擔(dān),李錦寧在自
廣西欽州墻體廣告留地里種些蔬菜,以節(jié)約買青菜的費用。為了縮減開支,她白天熬一鍋粥和炒一碟自種的青菜,到了晚上才會舍得買幾元錢的豬肉來做菜。由于家庭困難,加上兒女的身體狀況不好,家里沒能送小彬和小靜到
梧州市特殊教育學(xué)校接受教育。在兒女小時候,李錦寧只能讓小彬和小靜就近到蓮花山小學(xué)上學(xué)。可是由于學(xué)習(xí)跟不上,讀了一兩年小學(xué)后,兄妹倆也無奈放棄讀書輟學(xué)在家,常年靠母親照顧。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靜和小彬都意識到自己要與
廣西欽州墻體廣告社會接觸,要融入社會。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能自立自強,并幫助父母減輕經(jīng)濟負擔(dān)。
于是,在蓮花社區(qū)的幫助下,小靜于2015年8月進入了位于
廣東路的日新塑料廠陽光家園工作。為了方便她搭乘公車,社區(qū)殘疾協(xié)管員還貼心地幫助她申辦了一張免費乘坐公交車的專用卡。風(fēng)雨無阻地接送女兒上下班的李錦寧更欣喜地看到,自參加工作之后,女兒開始與廠里面的同齡人交流,社交能力有了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