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陽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上通過《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將從資金、場地、稅務、人才等方面對民營博物館給予資助。目前,洛陽市現有14家民營博物館通過省文物局審批,數量居全省首位,此外還有7家等待審批。它們經營狀況如何,大河報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
【探訪】
3年建成14家民營館,是預想的4倍多
牡丹燕菜、連湯肉片、扣肉……展柜中一排精美的水席宴讓人饞涎欲滴!其實,這只是一道洛陽水席仿真宴,是洛陽真不同水席博物館中的一項展品。這間400多平方米的博物館中,包含伊尹、周恩來、武皇等多個相關名人展廳,并展出名人字畫及涵蓋了仰韶文化和宋、元、明、清、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飲食廚具、器皿等各類餐飲用具收藏品……
二維動畫工作室、數字音頻工作室、3D放映室……不大的空間,卻內容豐富,這是一家高端的影視制作中心嗎?不,這還是一家博物館。它以動漫為主題,展出世界動漫發展史的同時,還對動漫制作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科技進行多方位展示。在這里,你甚至可以學習動手制作動畫短片,可以自行錄音,為短片配音。
進入位于麗景門入口處的三彩藝術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艷麗多姿的三彩釉畫,梯田、牡丹墻、疊翠釉畫……讓人目不暇接,不少參觀者停下腳步,耐心地聽講解員介紹,這就是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
走進洛陽市民營博物館,仿佛打開了一個五彩斑斕的收藏世界。據介紹,洛陽市目前共有14家民營博物館通過了省文物局審批,包括洛陽周氏銀器博物館、洛陽圍棋博物館、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洛陽唐藝金銀器博物館、洛陽牡丹瓷博物館、洛陽河洛石文化博物館、洛陽驛站博物館、洛陽愛心書法博物館、洛陽真不同水席博物館、洛陽動漫博物館、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洛陽唐三彩陶藝博物館以及洛陽龍門博物館。其中,除了圍棋博物館、龍門博物館外,其余12家已對外開放。
此外,還有洛陽農家博物館、老洛陽飲食文化博物館、洛陽古典紅木家具博物館、洛陽古瓷鑒賞博物館、華夏日記博物館等7家博物館正在等待審批,目前已召開籌備會,一旦獲批,洛陽市取得“資格證”的民營博物館將達到21個。
“洛陽市從2011年正式啟動民營博物館的籌備工作,最初的計劃是3年內建成3座民營博物館,沒想到這項工作得到洛陽各界,尤其是收藏界人士熱切關注,第一批就有8個博物館獲批。”王支援是洛陽市民俗博物館館長,他受洛陽市文物管理局的委托,負責協助籌建洛陽民營博物館事宜,從2010年至今,他忙碌的身影出現在各種民營博物館的驗收、籌備會、開館現場,3年時間建成14家民營館,是預想的4倍還多。
【分析】不同類型博物館,各有各的發展之道
“幾乎所有的博物館背后都有企業支持,所以目前總體來看,洛陽市博物館發展態勢還不錯。”王支援介紹說,要看民營博物館的運營,要先了解它們的類型。
1.博物館“藏”在飯店中,客流量有保障
洛陽河洛石文化博物館,是集博物館和餐飲于一體的場所;洛陽驛站博物館,依托洛陽周南驛酒店有限公司舉辦,是一座以展示驛站文化、館驛文化和官府文化為主題的專題性民營博物館;此外還有正在等待審批的洛陽農家博物館以及老洛陽飲食文化博物館,它們的籌建者從事餐飲行業,將博物館“藏”在飯店中。
“你來吃飯,還可以免費欣賞相關展覽,何樂而不為?”洛陽真不同水席博物館館長姚炎立說,他們的展館現在有5套水席、18個展柜、16個展板、400多件文物字畫,博物館客流量大,參觀量就大,僅牡丹花會一個月內就有數萬人參觀。平時,很多市民沒事也會來轉轉,關注一下。
“飯店是一個特殊的場合,正常運行的飯店,人流量都不愁。”王支援介紹說,這幾家博物館除了專門開辟場所作為藏品展示區,還把走廊、包間當成了“展廳”,各種相關藏品無處不在,“把文化主題相關的展示與飯店融合,也是一種不錯的展示方式”。
2.把博物館打造成企業“文化名片”
高水旺的洛陽唐三彩陶藝博物館、郭愛和的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李學武的洛陽牡丹瓷博物館以及王潼玲的洛陽圍棋博物館等則是另一種類型,它集企業的產品展示與銷售于一體。
昨日下午,記者走進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在一樓的天旗三彩藝術店內,看到很多游客前來參觀并購買三彩藝術作品。“博物館對經營有不小的促進作用,很多人通過郭老師的作品了解了三彩的藝術特色。”在二樓博物館內,一位講解員這樣介紹。
“我們主要是以游客參觀中購買三彩藝術作品來補貼博物館,用三彩藝術品的銷售來養活博物館,用博物館來作為企業的‘文化名片’。”三彩藝術博物館的創立者郭愛和說。記者了解到,目前洛陽市大多數民營博物館都走“以商養館”的路線,博物館本身是沒有盈利功能。
3.唯一收費館,門票顧不住電費
洛陽動漫博物館在已經開放的12家民營博物館中,是唯一收費的。它2012年年底開館,成人票60元,學生半價,1.2米以下的兒童和殘疾人免費。
“開館至今,社會效益非常好,但經濟效益上可以用慘淡經營來形容。”洛陽動漫博物館館長王永介紹說。
“博物館不是公益機構嗎?怎么還收費?”有不少市民質疑。“收門票不是為了掙錢,而是設置一個門檻,希望進來參觀的人更加珍惜機會。”王永說,與那些由國家財政支持的國有博物館相比,這個館完全由個人投入,包括建設費、場地費、電費、人員開支等,每月的開支就在10萬以上,“其實每月的門票收入連電費都幾乎顧不住”。
不過,記者了解到,不少動漫館的觀眾用“震驚”來形容參觀感受:沒想到洛陽也擁有這樣一個高科技的平臺,“進去后有種占便宜的感覺”。
“新生事物需要時間,更需要了解和支持。”王永表示,他對今后的經營依然充滿信心,信心就來自市民的好評和社會對文化事業越來越“熱”的關注度。
4.純粹為收藏,場地是個“大難題”
除了上述幾種類型外,洛陽愛心書法博物館、洛陽周氏銀器博物館、洛陽古瓷鑒賞博物館、華夏日記博物館等是一種類型,它們的藏品都是個人收藏,本身沒有相關的產業鏈條,籌建目的單純:為藏品找個展示場所。
“這一類博物館更符合市民心中對傳統博物館的認知,更純粹。”王支援說,這類收藏者中,有一部分只是普通工作者,經濟實力不如企業家,也沒有相應經營場所可以開辟出來做場地,如何運營是個難題,不少收藏者初期都把展館建在自己家中,但比照省局關于民營博物館“400平米展館”這一硬性要求,顯然是達不到的。
“找‘搭檔’,是這類收藏家實現博物館夢的一個途徑。”王支援說,比如華夏日記博物館,就建在了籌建者的母校洛陽一高。“目前,文物局正在與師范學院洽談,希望可以與學校結合,把一些民營館引進校園,比如收藏留聲機,可以與音樂系結合,收藏剪紙,可以與藝術系結合……”
【期望】民營博物館“抱團”發展,實現集中展示
《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的通過,將從資金、場地、稅務、人才等方面對民營博物館給予資助,對此,民營博物館方面表示期待。
“如果有好政策,咱們洛陽就是再開100家民營博物館也是輕而易舉的事。”郭愛和表示,支持民營博物館,就等于支持文化產業,“有了政府支持,我有信心把博物館做得更好,爭取把三彩藝術博物館打造成為咱洛陽的‘盧浮宮’”。
“沒有政策支持,沒有資金扶持,既要傳承,又要生存,確實有困難!”河洛石文化博物館的負責人張建升告訴記者,希望政府在宣傳上和安全上多支持,實現公平落實。
“‘抱團’發展是民營博物館一直努力的方向,如果能集中展示,將大有裨益。”王支援說,目前各家民營博物館分布在洛陽市區各個角落,對于普通游客來說,想逛完所有的館,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如果能規劃出一個民營博物館聚集區,將各具特色的博物館集中展示,相信可以成為洛陽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