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從源頭控制楊柳飛絮的發生,“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城鎮園林綠化建設將不再使用楊柳樹雌株,并通過科學選擇配置樹種,逐步替代楊柳樹雌株,減少飛絮總量,力爭到“十三五”末,使楊柳飛絮情況得到明顯改善。這是記者今天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的。
飛絮每年在4、5月發生
隨著春季的到來,北京又將進入楊柳飄絮的季節。飛絮是楊樹、柳樹等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是植物種子傳播和繁衍后代的一種自然進化方式,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北京市楊柳飛絮一般發在每年的4、5月份。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處長楊志華表示,對于目前北京城市中心區已經形成的楊柳飛絮較重地區,特別是學校、公園、人員密集的小區周邊,確實對市民日常生活帶來了一些影響。
全市楊柳雌株還有200萬
根據園林綠化普查結果,到2015年,北京市城市規劃建成區還有楊柳樹雌株200萬株,占園林綠化喬木總量3700萬株的5.4%,主要集中種植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用于城市綠化的樹種相對較少,而生產速度快、易于成活的楊柳樹成為種植的主要樹種。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處長楊志華說:“可以說這些楊柳樹在當年,為快速增加城市綠量、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重大貢獻,是大功臣。”
多措并舉開展集中治理
為減少飛絮楊柳樹總量,園林部門多措并舉開展治理:“隔離”,改造、建設綠化隔離帶,形成有效的立體緩沖區,增加對楊柳飛絮的吸附滯留能力;“打針”,通過注射“抑花一號”花芽,抑制劑控制飛絮,這種方法可以抑制90%的飛絮;“變性”,通過給產生飛絮的雌株嫁接上雄性枝干的方法達到停止飛絮的目的;“洗澡”,在飛絮集中的時間段內,采用高壓槍沖洗、及時清理收集飛絮等措施,避免飛絮再次隨風飄移。
據楊志華介紹,今年北京將增加綠地總量,提高綠地對楊柳絮的吸附滯留能力。今年綠化部門還將對人口稠密的50個小區的柳樹進行集中治理。
北京經過持續多年治理楊柳飛絮,飛絮楊柳樹總量正在逐年下降。據園林綠化普查結果,北京市城市規劃建成區2001年有楊柳樹雌株400萬株;2006年下降到320萬株;2015年降至200萬株,占園林綠化喬木總量3700萬株的5.4%。
未來不再新植柳樹雌株
為從源頭上杜絕楊柳飛絮的發生,“十三五”時期,全市在城鎮綠地、公園和新
農村綠化等各項園林綠化建設工程中,將不再使用楊柳樹雌株。北京新建的10個休閑公園、市行政副中心綠化、新機場周邊綠化也將一律杜絕使用楊柳樹雌株。
據楊志華介紹,市園林綠化部門將在
醫院、幼兒園、學校、公園和胡同居民小區等重點地區,改造建設附屬綠地和綠化隔離帶,形成有效的立體緩沖區,增加對楊柳飛絮的吸附滯留能力。同時,對飛絮集中的時間段內,采用高壓槍沖洗、及時清理收集飛絮等管護措施,避免飛絮再次隨風飄移。
楊志華表示,市園林綠化部門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楊柳樹遺傳改良和新品種選育工作;加快楊柳飛絮抑制劑“抑花一號”等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的示范及應用,繼續深入研究控制持續時間長、施藥方法簡便、更加經濟高效的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