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清晨3時,在蕉城區七都鎮官亭村的一間包子鋪內,周秀椿和周春順配偶好像平常早已動身忙活,預備著當 日上午要賣的包子、饅頭、豆漿、清湯面等早點。周邊的鄉民通知筆者,天天早餐時間,這家包子鋪都會擠滿客人,生意非常興旺。店老板周秀椿,40歲,一位普 通的
農村婦女,2012年,憑借著勤勞的雙手和1萬元的美好工程幫扶款起步,再度運營起包子鋪,并走上了致富路。
2000年,周秀椿結婚后在村里運營包子鋪,生意一向欠好。2009年,她的第二個女兒出生,可婆婆又患冠心病臥病在床,周秀椿家里窮得揭不開鍋, 老公只能終年在外打工貼補家用,70多歲的公公不分晝夜地在田間辛苦勞動。隨著兩個女兒的長大和家中兩位白叟日漸衰老,周秀椿配偶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一 家六口的生計逐漸難以保持。
周秀椿配偶的遭遇引起了七都鎮官亭村計生協會會長林四鐸的重視。林四鐸自動上門具體介紹了美好工程項目,并向鎮計生協會匯報了配偶倆的窘境。在區、 鎮、村三級計生協會的關心和協助下,2012年,周秀椿變成當年美好工程受助媽媽之一,獲得了1萬元美好工程幫扶款。次年,除美好工程續助外,區、鎮計生 協會還發動“計生戶小額貼息貸款風險擔保基金”為其擔保,協助她貸到了3萬元小額貼息貸款。配偶倆用幫扶款增加簇新的桌椅,置辦了消毒柜、豆漿機、冰箱等
家電,引進了和面機、拌餡機等配套設備,并將店面擴大到本來的兩倍。
周秀椿深深知道,終究決議生意勝敗的仍是產品的質量,因而無論是采購蔬菜,仍是肉類的加工,她都力求確保質量。她廚房、前臺連軸轉。“盡管累,卻開 心,因為只需想到將來,渾身都充滿了無限的能量。”她還將餡料加工放到了包子鋪現場,讓顧客們看了愈加定心。就這樣,她的包子店運營得越來越好。
一轉眼三、四年過去了,附近店肆租客幾經替換,只有周秀椿配偶的包子鋪照舊興旺,從單一的賣包子,擴展到賣壽包、賣面條、供給早餐服務等。如今周秀椿的包子鋪每年總計能賣出5萬多個包子,年賺8萬多元,小包子蒸出了“美好”味。
在脫貧致富的創業路上,周秀椿沒有忘掉,是美好工程惠民政策幫她渡過難關,而她時間惦念著那些貧窮的姐妹們。店里需要請雇工時,她首要吸納的是急需 協助的計生貧窮媽媽。2014年,同村的計生困難戶陳巧英得了重病,周秀椿第一時間送去了800元贊助款,還發動街坊鄰里為其捐款看病。村里有位孤寡白叟 的一日三餐都是周秀椿配偶終年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