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全省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讀書班舉行輔導報告會,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作脫貧攻堅專題輔導報告。報告會以電視電話會形式開到全省21個市州和183個縣(市、區),約2.8萬人聆聽報告。
“對于我們第一書記來說,這是一次太好的充電機會。”剛走出會場的阿壩縣求吉瑪鄉夏坤瑪村第一書記杜寧強,用12字總結概括參會心得——堅定信心、明確方向、學習辦法。
“
成都看桃花,我們現在看雪花。”特警出身的杜寧強介紹夏坤瑪村,這是一個位于
四川、
青海、
甘肅三省交界的藏族小村,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全村貧困戶75戶、300人。從去年8月底派駐到村,杜寧強已走遍家家戶戶。了解越多,感觸越深。專題輔導報告中的“扶貧先扶志”更堅定了他的工作思路,“脫貧攻堅,首先需改變群眾的觀念”。
有了思路,還得有辦法。兩天前,杜寧強專程到上級部門爭取到排洪溝項目,“雨季前一定要完工。”杜寧強告訴記者,因為道路不通,牧區的牦牛、奶制品等運不出去。“我們已籌資購買60頭牦牛分給貧困戶,還準備成立合作社。路通了,我們的產品就能及時運到縣上的銷售點,到時一定能打出自己的酸奶品牌。”
“強化政治意識、攻堅意識、改革創新意識。”南部縣委書記張根生指著筆記本上記錄的一行字說,“南部要在今年完成60個貧困村退出、14555人脫貧、國家貧困縣‘摘帽’的硬任務,就必須做到這一點。下一步我們將實施‘四小工程’,推進危房改造,落實‘三個一’培養工程,多措并舉解決貧困群眾增收難、安居難、扶智難等問題,確保貧困戶如期穩定脫貧。”
“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我們把分戶落實小庭院、小養殖、小作坊、小買賣,與群眾一起抓規劃、抓實施、抓落地,做到幫扶責任到人、臺賬管理到村。”張根生介紹,除讓8000多戶貧困群眾掙錢有門路外,還有“三個一”培養工程幫助更多群眾解決謀生有本事的問題,“三個一”即幫助每戶貧困戶培養一名大中專學生、幫助1萬多戶無技術的貧困戶培養一名技術明白人、幫助2.4萬戶有勞力的貧困戶培養一名致富能干人。
“在具體工作中,既要發揮黨組織先進性,又要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在張根生看來,只有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強化執行,深抓落實,我們對如期脫貧‘摘帽’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