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作為平安中國的先行區,今年,平安
浙江建設迎來第12個年頭,不管是最基礎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還是為社會全面發展“保駕護航”的“大平安”建設,多年來
浙江已經積累深厚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G20峰會將在
杭州召開,平安
浙江這個課題,無疑值得探究和期待。
浙江在線03月31日訊 (
浙江日報記者金春華)平安是什么?
如果12年前問
浙江群眾,答案可能就是吃住行不出問題。但時間點來到建設平安
浙江第12年,這個答案應該還會加上工作順利、生活安康、環境優美等內容。
如果問
浙江的干部,除了上述回答,還有一個關鍵詞貫穿下來:責任。
3月31日,全省建設平安
浙江工作會議召開,各市縣2015年度“平安大考”的成績將揭曉。不久前,《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規定》實施,首次以黨內規定的形式明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若有不重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等六種情形的,將嚴肅追究責任直至免職。
“平安”一詞,又有了更多深意。
安居又樂業
百姓共守護
“按節下松陽,清江響鐃吹。”江南三月,詩人王維筆下的浙南小城松陽沉浸在一片清新的茶香中。
“最近是采茶最忙的時候,松陽一下子涌進了來自
安徽、
江蘇、
江西等4萬多名采茶工,治安這根弦要繃緊。”深夜12時許,西屏街道城南社區,3名戴頭盔、配袖章、左手拿手電、右手握警棍的巡邏隊員出現在街頭。62歲的社區民警李松林走在最前面。身后兩名隊員服飾各異,一看就是普通居民。
“我們是義務治安巡邏隊,286名隊員,絕大部分是古湖東小區居民。”隊員留文光自豪地說,當地居民有個“約定”:我為他人守一夜,他人為我護兩月。
但在2004年9月巡邏隊成立之前,城南社區并不安耽。“這里是城郊接合部,又是開放式社區,治安是個大問題。”李松林說,最嚴重一次,古湖東小區有15家住戶同一天被盜,損失幾萬元。
就在那時,身為黨員的李松林主動請纓,從縣
公安局工作人員“下沉”當了一名社區民警。在他和社區干部的努力下,該小區所有住戶,除家里無男性的,基本上都有成員加入了巡邏隊。
群防群治的力量是如此之大。“2004年前8個月,古湖東小區發生53起盜竊案。巡邏隊成立至今10來年了,僅發生31起。刑事案件基本沒有發生。”西屏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增偉說,目前,城南社區成立了義務治安巡邏隊、銀色護居隊、義務消防巡查隊等6支隊伍,構建起一道道安居樂業的屏障。
“平安
浙江,群眾是基礎。”省綜治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擇鄰安居,有一個可和睦議事的平臺尤為重要。“楓橋經驗”誕生53年來,各種調解模式在
浙江遍地開花。“老娘舅”、“小娘舅”、“和事佬”,人人能言善解;“樓道議事會”、專業醫調,處處可以評理說心事。至去年底,全省共建調委會2.8萬余個,有調解員15.7萬人,其中涉及15個行業、領域的專業性調委會1726個,企業調委會6570個。
平安
浙江建設11年,在
浙江1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個由政府、群眾、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參與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已基本建立起來。目前,我省在行政村、社區以下科學劃分了10.9萬個網格,23.4萬余名專兼職網格員,共同守望著每寸土地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