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夕,網曝“
山東一村莊自建喪事大廳,村民喪葬費從數萬變兩千”的音訊格外引人關注。這個村莊倡導的喪事從簡、“厚養薄葬”之風有什么啟示?
3年前定下規則:喪事三天變一天
近日,記者來到
山東萊蕪市下水河村采訪理解到,以前村民辦喪事“披麻戴孝燒紙錢,花圈紙扎排成行”,還要大擺酒席宴請,有村民一場喪事辦下來破費近10萬元。往常,喪事一概從簡,攀比之風不再,善待老人、孝敬父母也蔚然成風,以至有村民僅花1000元就可辦好喪事。
“我們村從2013年開端推行喪事簡辦多項規則,村里特地成立了治喪委員會,還建起了一座辭別大廳?!毕滤哟妩h支部書記鄭傳堯說,該村有 566戶、1675人,目前村民年人均收入達1.8萬元。為了減少村民的經濟擔負,倡導文化新風,村里定下喪事簡辦規則,并制定12條治喪章程。
于來峰是下水河村紅白理事會擔任人之一。他通知記者,定下這些規則后,紅白理事會將布置喪事輔佐人員,全程籌辦報喪、打墳、內柜、外柜、舉重、 火化等事宜。此外,喪事實行三天改為一天;不破孝,一概戴白花;不開賞錢,花圈隨禮不送煙;吃大鍋菜,不成席;下午兩點開追悼會。村里建立的辭別大廳,設 置餐廳、廚房、鍋碗瓢盆一應俱全,喪事一概在辭別大廳辦理。
“自施行喪事簡辦以來,全村共辦理了9樁喪事,每場喪事辦下來均勻破費在2000元左右,為村民儉省費用近10萬元,村民普遍反映這樣做能夠省 心、省事、省錢?!苯衲?3歲的下水河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周長訓說,目前全村566戶都簽署了喪事簡辦協議書,一切喪事都交由村紅白理事會辦理。如今大家都 會依照這個規矩來辦喪事,村民節省辦喪漸成風氣。
村民:辦喪不再那么累 孝心重在奉養上
記者采訪發現,下水河村之所以能在短短3年時間剎住喪事攀比的陋習,除了治喪委員會定下的“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的牽頭籌辦外,村民都能感遭到實真實在的益處,“厚養薄葬”的理念開端內化于心。
在下水河村辭別大廳,于來峰通知記者,“原來辦喪事送一個花圈得(還)一條煙,一盒煙7塊,光花圈這一項就接近小萬元。如今花圈隨意,不論好的壞的,近的遠的,一盒煙也不給了,這替
大眾儉省了不少錢?!?br /> “最主要的是,喪事從簡減少的是鋪張糜費行為,而主要禮儀程序依然沒有丟,村民對逝者表達的一份緬懷還是保存了下來。這些都是大伙最愿意承受的 理想?!庇趤矸逭f,“廢除了陳規陋習,村里還倡導我們把孝表現在逝者生前,構成文化節省、至孝至善的社會習尚。”他還表示,往常葬禮上掙面子的心態少了, 越來越多的村民把孝心放在老人的奉養上。
專家:增強引導 廢除喪事攀比陋習
在我國
鄉村傳統的禮儀風俗中,生死是一件大事,已傳播幾千年的喪葬風俗更是人們表達孝心的一種方式,也是親人和朋友之間寄予情思、加強聯絡的重 要紐帶。但是,隨著人們生死水平不時進步,一些中央大操大辦的喪葬攀比陋習越來越盛行,以至有人為此省心費神、借錢辦喪,最終還會招致人際關系的決裂。
“喪葬風俗是人們表達孝心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生者對逝者表達尊崇的方式,具有一種教化功用。”國度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張孝德說,這種禮儀 使親人之間的感情再次得到釋放,讓兄弟姐妹之間進一步加深互助的感情。但是隨著喪事攀比之風盛行,本來具有教化功用的喪葬禮儀自身被弱化了,這就需求外力 做恰當干預。
張孝德表示,下水河村倡導的喪事從簡之舉能獲得村民的支持,是由于有紅白理事會這個第三方的引入,處理了大家不時加碼的面子問題。“要剎住喪事歪風,中央政府就要主動作為,對
鄉村喪事消費停止正面引導,特別是推行制度化管理來標準大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