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產圈似乎傳播著神秘的“三月魔咒”。從6年前公布第一道限購令開端,每逢暮春之末,便會有調控將至的風聞。過去幾年這或許只是一劑定時撫慰,但今年3月25日“史上最嚴”
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靴子落地,則成為了一次精準應驗。
事實上,這個音訊曾經發酵了一個月之久。簡直每個被房子擊中心結的人都奮力轉發著來源不明的信息,有的如往年普通閱歷了意淫降價的興奮,有的心胸不屑地將之視作中介營銷,而更多迫切希望在這座城市筑巢的人不敢大意地選擇了提早購房,乃至刷爆了官方的網簽系統……
新政執行之后的
上海灘更是一幅喜憂參半的眾生相。非戶籍人士購房必備的社保交納年限從累計2年進步到連續5年,二套非普通住房首付比例從四成激增到七成,限購資歷審核流程從買賣階段前置到了簽約環節……政策之手的確充溢了鎮靜猖獗樓市的溫情,卻也讓許多剛需人群望城興嘆。
而更大的懸念是,這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調整政策終究能不能驅走春節后房價暴跌的魅影?
故事一
白領差點被逼回老家
25日上午,陸瀟瀟緊緊抓著
手機,時不時點亮屏幕。往常只要當美國大老板偶然蒞臨,擔任對外事務的她需求張羅發布會時,神經才會如此繃緊。但這一次,她只是在等一個曾經“事前張揚”的結果。
“經過這幾個月的買房折騰,我供認本人心態也很復雜,就想第一時間曉得本人有沒有做對。”24日晚上她17:00踏出陸家嘴金融圈的辦公樓;17:20沖進地鐵站,沿途在便利店買了一個
三明治;18:30跨進位于松江新城的開發商網簽中心門檻,被告知網上合同備案系統下午2點半就曾經癱瘓死機;21:00搶修恢復后的系統依然需求排隊候位;23:50終于趕在新政落地的前夜完成了網簽。
25日上午還不到10點,
上海市政府關于
房地產調控新政的新聞發布會尚未正式召開,拿到文字素材的現場記者曾經將資料拍照傳到網上,各種公眾號開端瘋轉新政的條條杠杠。
“看到外地人在
上海買房的社保交納請求從原先只需加起來滿2年一下子進步到連續繳滿5年,我松了一口吻,假如不是24日連夜網簽,我們就被限購了,一切都是值得的。”陸瀟瀟說話間帶著連月來難得一見的輕松。
和她一樣爭分奪秒的還有數千購房者。數據顯現,24日
上海一手房網上簽約1776套,25日更到達了2495套。若以每套住房100平方米計算,兩天的簽約平米數就到達2月份半個月的銷售程度。依據規則,新政即日生效,意味著25日前的網簽仍能夠依照舊政執行,25日“搶簽”的客戶則不得不抱憾而歸。
陸瀟瀟通知記者,去年11月眼看著房價暗流涌動,她動了置換的念頭,“原先的小戶型固然位于中內環之間,但面積只要40多平米,生了寶寶以后,父母從外地搬來照顧,五口人真實擠不下。”早在去年11月初,這套房子就曾經被買家接盤,誰曉得由于買賣過于火爆,買家自行前往銀行申請貸款的資料被壓在網點長達一個月,直到今年2月才批下貸款,她的置換方案因而變得相當被動。
在被二手房房主連續跳價后,她和先生有了回省城開展的想法,“我們當時的覺得是在
上海換不到房子了,所以開端動用各種渠道在省城找工作,其間還在當地火速買下了一套公寓,其實曾經做好了回去開展的準備。”
但最后涉險“過關”的陸瀟瀟還是決議留下。“我是學金融的,他是學
化工的,在當地找工作都不順利,去大
公司常常要有強大的人情關系,去小
公司又不甘心其和
上海平臺之間的宏大落差。”她對記者坦言,新政將外地人在
上海購房的門檻進步到了“全國最嚴”,許多剛需被“錯殺”。
據記者梳理,一線城市中,同樣請求外地人交納社保年限到達5年的只要北京,但北京并不請求購房者已婚,而早在2012年6月
上海就曾經限制獨身外地人買房;
廣州和
深圳目前對外地人購房的社保交納年限僅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