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墻體廣告 動動手指點幾下鼠標,心儀的商品一兩天就送到了自己手上,網購已成為
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在網購走進越來越多人的日常生活的同時,由此帶來的巨量“快遞垃圾”也進入我們的生活,如何消減和處理這些垃圾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快遞垃圾成倍增加
撕開層層膠帶,打開紙箱,割開被膠帶纏緊包裹著的氣泡墊……如今,這已是收到包裹后打開的一般方式。
當人們日常生活中收到越來越多的包裹后,這些打開后的包裝廢棄物帶來了新的問題:既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更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在北京,不管是在住宅小區,還是
寫字樓、高校,樓下的垃圾桶幾乎每天都堆放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快遞包裝。
在
朝陽區潘家園路上,清潔工劉師傅告訴記者,由于附近住宅區比較集中,大部分人直接把快遞包裝扔進垃圾桶,每天都要處理大量以廢棄泡沫和紙盒為主的快遞垃圾。
對此,電商經營者也有自己的無奈。淘寶店主李女士說,很多快遞都是長距離運送,很容易發生碰撞,萬一有破損,客戶肯定投訴或退單。“商家也不愿意這樣層層包裝,不但費勁還增加成本,但為了避免損壞和差評必須在包裝上下點功夫。”
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而每年的“雙11”已儼然成為快遞業的“春運”。數據顯示,自2013年開始,“雙11”產生的包裹量進入以億計量階段,達到1.8億件,2015年更是增至7億件以上。
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帶來的是快遞包裝物料的極大消耗,以及數以百億計算的快遞包裝垃圾,已經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據估算,2015年快遞行業消耗編織袋29.6億條、塑料袋82.6億個、包裝箱99億個。此外,還有大量無法估算的塑料膠帶和各種防震填充物。
在網購快遞激增的背后,廢棄的包裝紙盒,成堆的包裹膠帶……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隨之而來,這使得原本具有環保特質的電子商務變得不環保。
循環利用程度低
據介紹,快遞包裝主要包括紙箱、塑料袋、用于填充易碎物的塑料泡沫、用于固定的膠帶、快遞單據等。
針對這些五花八門的快遞包裝到底有多大的回收利用價值,環保人士介紹說,快遞的包裝材料一般有紙箱和塑料兩大部分,紙箱可以回收再利用,而塑料大部分用回收料制作而成,里面要加碳黑和避光保存的一些東西,隨意丟棄不可降解,焚燒又會給大氣或土壤產生危害。以透明膠帶為例,這種膠帶紙的主要原料為聚氯乙烯,在土壤中至少要經過100年才能自然分解。
“傳統購物產生的塑料垃圾已經被重視,并為多數人所接受。比如,超市有償使用塑料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塑料袋的使用率。”
鄭州金泰再生資源回收
公司的鄭經理說,但現在,對于快遞垃圾來說,更大的難題在于回收再利用這些快遞包裝所造成的人工成本及分類成本。
由于缺乏專門的回收管理途徑,快遞袋、膠帶紙、填充泡沫等塑料制品都會被丟棄變成垃圾,快遞紙箱也是如此下場。大量材料一次性使用不但造成資源浪費,對水土環境的污染亦不容小覷。
“現在工作節奏很快,我們不會在回收環節上浪費時間。”順豐快遞的收件員介紹說,快遞包裝所用紙箱一般品質不高,而且大小參差不齊,紙箱還通常與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黏連在一起,處理起來很麻煩,回收利用需要請專業的人員,由此造成每天人工費很高,因此回收利用價值并不高。
記者了解到,基于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成本考慮,順豐、韻達、圓通等多家快遞與電商企業,目前均沒有推出“快遞垃圾”回收服務。
政策扶持成立回收體系
事實上,“十三五”時期,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緊迫性將進一步凸顯,大力推動廢棄資源的高值化利用、提升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等,是“十三五”規劃的工作重點,也是打造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時代要求。
而針對日益嚴重的“快遞垃圾”問題,一些環保人士呼吁,電商不要過度包裝快遞包裹,可以設計和使用可循環利用的包裝;快遞企業嘗試建立包裝的回收體系,通過給客戶換取積分等方式,引導大家正確處理快遞包裝;普通消費者也要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回收,以此保護環境和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
據了解,早在2011年,國家郵政局就發布了《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其中規定,快件包裝時,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快遞封裝用品。但是,怎么包裝、什么是適當使用等具體標準卻沒有明確規定,也沒有規定回收指引等相關措施。
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
浙江農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徐秋芳就呼吁,盡快出臺網購行業貨物包裝技術規范,最大限度地減少包裝垃圾。
徐秋芳認為,解決海量快遞垃圾的重點,不僅僅在于加大垃圾分類力度和收集頻率,而是應該盡快出臺網購行業貨物包裝的技術規范,使用統一標準的可重復使用包裝袋。
認識到“快遞垃圾”問題的還有電商企業。阿里內部人士透露,馬云已在內部提及要加快推進綠色物流、快遞環保工作。他期待菜鳥聯盟能推動中國幾大快遞
公司聯合起來,解決包裝行業綠色化的問題。
目前,菜鳥網絡已經聯合相關政府部門、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用戶委員會、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以及金發科技、
武漢華麗物等生產可降解材料和制品企業, 正在研究用于快遞行業的生物降解環保袋。
有專家指出,在國際上,運用技術標準對商品包裝進行規定是許多國家的通常做法。在網購已成為主流消費模式的情況下,清除“快遞垃圾”不能單靠快遞
公司,還需政府、社會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一定措施并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才能從根源上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