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墻體廣告 也許是好奇的誘惑,也許是一時的沖動,一旦沾上毒品這東西,一切的美好與夢想將會被斷送……”
不管是在街道、學校、
鄉村大禮堂,還是在廣場的演出現場,幾乎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是浦江禁毒志愿者大隊的志愿者,穿梭于浦江縣的大街小巷,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將禁毒宣傳送進千家萬戶。
“我們志愿者中有的是教師,有的是醫生,有的是法律工作者,還有心理咨詢師、影視創作者、網絡媒體人。”大隊辦公室主任兼直屬中隊中隊長程黨生介紹說。志愿者們來自各行各業,有不同的專業領域,從預防宣傳到矯正幫扶,為禁毒宣傳和戒毒人員的幫扶工作提供了多樣化服務。
浦江禁毒志愿者大隊的志愿者也從最初的300余人,慢慢地發展為現今的2000多人,共有禁毒志愿者直屬中隊、巾幗禁毒志愿者中隊、蒲公英禁毒志愿者中隊、
醫療衛生禁毒志愿者中隊、縣府辦老年協會禁毒志愿者中隊等26支中隊。大隊根據各禁毒志愿者中隊的特點和專長,將各專業人才進行分類整合,設立“禁毒宣傳文藝團”“禁毒宣傳講師團”“戒毒愛心幫教團”三支專業隊伍,積極引導禁毒志愿者隊伍向專業化發展。
浦江縣
公安局禁毒大隊王鋼暉指出,毒品對個人、家庭的危害極大,還影響社會治安。“禁毒是一場全民戰爭,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禁毒的主戰場是預防教育,志愿者們通過宣傳教育,讓更多的人認識毒品的危害,從而拒絕毒品、擁抱健康。”他對禁毒志愿者們的工作成果表示認可與感謝。
談及禁毒志愿者大隊的發展規劃時,程黨生說,“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團隊,讓更多的人成為禁毒文化的傳播者,以后我們還將增強對戒毒人員的幫扶工作”。“許多戒毒人員將軀體上的不舒服認為只是身體上的不適,并沒有意識到心理上出現了問題。”張潔認為,心理咨詢與治療還需更多的普及。同時,志愿者們著手對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逐人建立心理咨詢檔案,為戒毒康復幫教做好準備。
自掏腰包2萬元,79歲老人義務宣傳禁毒
在禁毒志愿者大隊中,有一位79歲高齡的志愿者,他叫項殿春,是一名退休干部,擔任縣府辦老年協會禁毒志愿者中隊中隊長。“我們全都是不收錢、無報酬地參與到禁毒宣傳與戒毒人員的幫扶工作之中。”項殿春告訴筆者,每個月都會組織一到兩場大型禁毒匯演活動,志愿者們的演出服裝、宣傳物品等各項支出幾乎都是自掏腰包,光在演出服裝上他就花費了2萬多元。
“匯演前是最忙碌的,制定文藝匯演方案,晚上檢查各個節目的效果與排練情況,再篩選、調整演出節目。”從演出場地、演出節目到安全保衛等相關事項,他的冊子上寫滿了每次演出活動的記錄。他說,投身禁毒事業,是因為看到了毒品對個人、家庭的巨大危害,他希望能出一份力,做好禁毒文化傳播工作。
吳享重是浦江縣資深媒體編導,曾是浦江電視臺文藝總監,浦江縣曲藝家協會主席。他加入禁毒志愿者大隊后,自編自導了浦江方言禁毒版的“三句半”,導演了《禁毒之殤》《毒品害得我好慘》等特色禁毒小品,這些節目生動又接地氣,受到群眾喜愛,也讓禁毒宣傳更深入人心。
志愿者們進社區、到學校、
下鄉村,發放禁毒手冊、禁毒知識宣講、現場義診,開展大型禁毒宣傳文藝匯演,用小品、歌聲、舞蹈有聲有色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大隊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已開展大型文藝匯演十余場,其他各類宣傳活動數十次。
通過心理治療與輔導,讓戒毒人員回歸社會
黃鋒
醫院精神科醫生、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潔,是浦江禁毒志愿者大隊
醫療衛生禁毒志愿者中隊的一員,已免費為40多名戒毒人員做心理治療,定期為他們做專題心理輔導。“吸毒人員吸毒與家庭成長環境有很大關系,比如有的父母離婚或童年受過創傷,從小沒有家庭溫暖和關懷,他們吸毒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原因。”她說,“通過心理健康測評,對癥下藥,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矯治,讓他們盡快拾起信心、重新融入社會。”
去年,一名二十七八歲的小伙找到張潔,當時的他緊張焦慮,全身不舒服,常常失眠,對生活中的一切抱有偏見。這名小伙小時候父母離婚,對家庭有很深的成見,一直想不通家人為什么要離開他,后來在“朋友”的誘惑下吸毒。雖然戒毒一段時間,但他對未來的人生充滿恐懼與焦慮。
在心理測評后,張潔根據他的情況,分析他情感上焦慮煩躁的原因,讓他認識到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并介紹解決辦法。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心理測試結果和治療方案,由禁毒專職社工與禁毒志愿者參與,與他建立良好的互信關系。通過面對面隨訪、定期家訪,引導他開展文體活動、家庭聯誼活動等,使他得到更多心理疏導,讓他從負面的生活中走出來,盡早回歸社會,盡可能恢復其基本社會功能。“年前給他打電話,他說家庭關系得到了改善,不再焦慮了,整個精神狀態都好了。”張潔開心地說,經過心理治療與輔導,這名患者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