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
墻體廣告 記者近日走訪享有“崇川福地”佳譽的南通市主城區崇川,發現這里把“產”與“城”有機交融,經濟總量躍居長三角及全省地級市中心城區第一,且獲評全國宜居宜業模范。
“產城交融,中心是要認清城市與產業是一個有機整體,正確把控、處置好‘城’與‘市’的關系。”崇川區委書記吳旭說,城市興衰的關鍵并不是“城”而在 于“市”,不少城市熱衷“造城”而淡化“興市”。但如何開展城市產業,并不是簡單的“二轉三”,而要從實踐動身,懂得取舍。“崇川在產業規劃上創新‘三增 三減’,在城市功用上打造‘兩區三地’,探究出走個性化產城交融新途徑。”
吳旭所說的“三增三減”,正是該區對區內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工業企業重新洗牌規劃,提升產業能級和中心競爭力的“密碼”。
舍得“減”。調經濟構造“減”工業占比“份”數,去年二三產業比例調整至28:72;集群產業“減”企業“個”數,5年搬遷工業企業237家,引導向園區集聚;保生態平安“減”環境“負”數,全區危化企業全部搬遷(關閉)終了,一個不留。
全力“增”。 一“增”產業能級,重點聚大做強,打造南通醋纖等一批世界級行業偉人和產業領軍;二“增”創新才能,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掩蓋率達95.5%,以創新驅 動加快向產業鏈高端攀升;三“增”管理能效,推行中遠川崎首創的“無余額”消費管理法,經過管理創新和智能消費進步經濟運轉質量,范圍以上工業企業銷售利 潤率持續堅持南通第一。
當初崇川區討論主城區要不要開展工業時,去留兩派意見交鋒劇烈。主張“去”的,強調主城區不能跟縣市比經濟實力,希望把工業企業搬走,集中精神做優城 市環境、提升效勞功用;主張“留”的,強調沒有一批偉人型制造企業,不只不能吸附就業集聚人氣,而且會喪失實力支撐,希望多留些家底。幾番碰撞后,大家形 成共識:產城交融是大勢所趨,但必需從崇川二產實力雄厚、特征鮮明的實踐動身,對創新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加快引導集聚做大做強;對不契合城市功用定位的 “三高”企業無論塊頭多大,堅決“去”。
由于歷史緣由,崇川集聚上百家
化工企業。區里產業規劃明白,這些企業必需全部搬走。但搬到最后一家紅星
化工時,問題來了。搬走它,區里年產值要“搬” 走10多億元,搬家費還要倒貼1.3個億。企業不想走,相關部門也說情挽留。但區里痛定思痛堅決要搬。這一搬,不測為另一家企業南通醋纖擴能晉級騰出新空 間。在紅星舊址上,該企業擬投資10多億元新上六期工程,產值可望打破60億元,一舉躍居世界第一。
幾年前,南通煙濾嘴
公司被“東家”中煙總
公司方案關閉。這家
公司具有行業級創新研發中心,崇川區委書記、區長追了3年,最后打動中煙總
公司,不只留下項目,還增資改造晉級。去年南通煙濾嘴
公司完成銷售11.7億元,稅利2.3億元。
崇川先后搬遷、關閉企業370多家,但在財政收入中工業稅收絕對值不只沒有下滑,反而增加1億多元;調控好
房地產市場投資,其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 比從70%減控至40%左右,但作為
現代效勞業的樓宇經濟卻拔地而起,去年完成全口徑稅收44.51億元,增長97.2%。
經過重新洗牌,崇川“滿天星”混搭式企業規劃得到改動,逐漸構成以鐘秀東路東延為主軸集聚南通醋纖、萬達鍋爐、金通靈等
現代制造業;以長江岸線為紐帶 集聚中遠海工、中遠川崎等海工配備;以開發區為載體集聚富士通、同洲電子等電子信息,以及以新城區為中心集聚淡馬錫
現代物流、中南商城等
現代效勞業等產業 集群板塊。崇川主城區將努力從功用型向生態型、管理型向效勞型轉型,打造綜合實力首位區、諧和開展首善區和創新開展高地、宜業宜居福地、生態文化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