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
江西工作提出的新的希望和“三個著力、四個堅持”的總體要求,為
江西推動“十三五”發展、實現“五年決戰同步全面小康”奮斗目標提供了總遵循。省農信社將以此為總指針,主動適應、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緊盯發展第一要務,突出創新第一動力,不斷完善金融服務供給,做建設“綠富美”
江西的金融先鋒。
強化支農支小。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推進農業
現代化,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社會主義新
農村建設水平,讓農業
農村成為可以進一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是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著力點。省農信社將始終堅持“立足縣域、服務社區、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不動搖,主動擔負
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職責,在“三農”和小微市場“深耕細作”,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金融支撐。一是擴大信貸投放總量。進一步加大支農支小信貸投入,全力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良性發展。二是突出信貸支持重點。著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積極跟進
農村客戶市民化過程中的住房、創業、就業、消費、養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切實加大對返鄉創業人員、青年創業人員等各類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推進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是完善信貸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全省農信社“三農”事業部和小微事業部改革,不斷創新金融服務供給方式,充分發掘和滿足各類有效信貸需求,切實提高
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緊盯精準扶貧。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
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省農信社將緊跟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在優化金融服務上狠下功夫。一是創新金融精準扶貧機制。扛起金融扶貧責任,針對全省25個國家級貧困縣,制定精準扶貧規劃,單列信貸計劃,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引導信貸資金全面、有效進入精準扶貧領域,確保貧困地區各項貸款增速高于全省農信社各項貸款的平均增速,扶貧貸款增速高于涉農貸款的平均增速,貧困地區中長期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的平均增速。二是創新金融精準扶貧產品。全面推廣“扶貧和移民產業貸款”“扶貧小額信用貼息貸款”“財政惠農信貸通”等信貸產品,有效對接貧困戶的金融需求;積極推廣“信用社+龍頭企業+貧困戶”“信用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貧困戶”等金融服務模式,引領貧困戶走上致富路。三是創新金融精準扶貧方式。重點加大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羅霄山片區等貧困地區的金融支持力度,扎實推進產業扶貧、保障扶貧、安居扶貧,變“輸血”為“造血”;加快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和
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兩權”抵押貸款,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拓寬融資擔保方式,切實解決貧困戶貸款擔保難的問題。
推進普惠金融。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省農信社將牢固樹立共享理念,不斷豐富普惠金融的內涵,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環節,深入推進改革,讓更多人共享改革發展的紅利。一是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快農商銀行改制步伐,力爭到今年底基本完成全省農信社改制成農商銀行的目標。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利用
現代新技術、新手段,加快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讓廣大農民享受到更加
現代高效的金融服務。在去年實現
農村金融服務“村村通”全覆蓋的基礎上,加大統一宣傳力度,加快機具功能升級,讓農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助農取款、現金匯款、轉賬匯款、代理繳費等基礎金融服務。二是提升金融服務便利度。深入推進“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富民惠農金融創新”三大工程,實
現代收通訊費、有線電視費、電費等惠民業務的全覆蓋,加大自助銀行設備的布設力度,加快遠程視頻銀行建設,探索智慧銀行建設,完善客服中心功能,大力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為客戶提供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的金融服務。三是堅持金融服務普惠性。在保證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優化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對“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實施優惠利率,讓利于“三農”和實體企業;繼續實行全省農信社系統內資金匯劃免收手續費,推行網上銀行、
手機銀行和轉賬終端轉賬手續費全免,進一步讓利于民;繼續全面代理“惠農補貼一卡通”,為全省農民免費提供惠農補貼資金劃撥、發放服務。
實施綠色信貸。綠色生態是
江西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省農信社將堅定不移實施“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加大綠色信貸產品的創新力度,充分利用信貸杠桿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發展,為打造美麗中國“
江西樣板”營造良好金融環境。一是大力支持農業
現代化發展。積極創新
現代農業金融服務模式,全力對接以“百縣百園”為重點的
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重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大力滿足糧油、油茶、水產等綠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金融需求。二是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接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有效滿足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型光電、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需求,重點支持污染源治理項目、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項目發展。三是大力支持
現代服務業。對接旅游強省戰略,重點支持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生態旅游和旅游服務業發展,支持養老服務、健康服務、家庭服務行業發展。四是認真落實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要求。
弘揚井岡山精神。把弘揚井岡山精神融入黨建各項工作,開創以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新局面。一是進一步加強思想建設。樹立“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的鮮明導向,以“黨建+”的理念統領全系統黨建工作。二是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完善選人用人機制,突出有德、實在、實干、實績“一有三實”的用人導向。全面從嚴加強干部考核監督管理,積極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完善干部選拔、任用、監督、評價的制度體系,確保選人用人更加科學、更加規范。深化拓展“連心、強基、模范”三大工程,加強基層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三是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四是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定不移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持之以恒推動“兩個責任”落實,不斷完善責任體系。今年要實現對所有縣級成員行社的巡察全覆蓋,大力推進法治銀行建設,進一步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團結帶領廣大干部員工在“五年決戰同步全面小康”征程中再立新功。
(作者系
江西省
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