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州墻體廣告 她辭去“鐵飯碗”
只為回鄉照顧公婆
林美娟是
揭陽市揭西人,但她也是一個
高州媳婦,今年55歲。1986年她中專畢業,分配到
深圳一家外貿進出口
公司上班,可謂拿到了“鐵飯碗”。林美娟讀書 時的專業是會計,到屬于國企的外貿進出口
公司上班,并且干回了成本行財務,是一位讓人羨慕的都市白領。在工作中,這位揭西姑娘認識了同單位的一位來自
高州 市平山鎮的小伙子,倆人相戀、相愛,于1988年底喜結連理。婚后,單位在
深圳羅湖辨別配了一套房子,倆人共筑愛巢,相親相愛,隨后兒子出世,一家人過著 甘美幸福的生活。
深圳是中國的一線城市,繁華的特區。林美娟夫婦在同一單位上班,一家三口在
深圳生活了近三十年,已是地道的特區人,生活無憂。林美娟夫家在
高州市平山鎮平 山村委會上平山村,她家公家婆不斷住在鄉下,夫妻倆人不斷十分孝敬父母,曾屢次勸倆老來
深圳一同生活,但倆老年事已高,不肯分開故鄉。2011年初,一家 三口寧靜的生活被鄉下平山村傳來的一個音訊突破,年已80多歲高齡的家公家婆都得了病,生活很難自理了,需求有人照顧。
林美娟的丈夫是家中獨子,兩個姐姐一個嫁去
肇慶,一個嫁在
高州。依照
鄉村慣例,照顧父母普通都是兒子承當。家公家婆病了,在鄉下無人料理,怎樣辦?愁云寫 在夫婦兩人臉上。那時,他們的兒子還在讀高中準備高考,也需求有人照顧。最后,夫妻二人商定,林美娟搞內退回鄉料理公婆,丈夫在
深圳繼續上班并照顧兒子。
2011年4月,林美娟辭掉了工作,分開生活了近30年的
深圳回到平山鄉下,特地料理80多歲高齡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婆。林美娟說,搞內退的時分,單位指導 舍不得她走,但她在申請書中寫到“自古忠孝難兩全”,最后指導為她的孝心所打動,同意了她的請求。當年11月,料理了半年的家公病重逝世。林美娟說,家公 走得很安寧,可能是由于她不斷在身邊吧。家公走后,林美娟繼續留在鄉下,不斷照顧婆婆至今。
悉心護理,是愛是感恩也是傳承
記者走進林美娟家時,她正在喂婆婆吃午飯。她婆婆今年已90歲,行動不便,需求坐在輪椅上。吃飯、大小便、洗澡都需求有人料理,這也是林美娟每天的工作。喂婆婆吃完飯,林美娟又用輪椅把老人家推出院子,讓她曬曬太陽,呼吸新穎空氣。
伺候病人,特別是伺候年老的病人,是一件很仔細、很煩的工作,于是才有了“久病床前無孝子”那句俗語。但林美娟是五年如一日,而且是辭掉高薪,辭別繁華大 都市生活回到偏遠小山村,照顧年邁的家公家婆。采訪中,林美娟用毛巾擦去婆婆嘴角的飯碎,悄悄的為婆婆梳理頭發,一個個細微的動作,讓記者為之動容。
5年悉心,林美娟如今已習氣了在小山村家中照顧老人的生活。2013年,她回
深圳單位正式辦了退休手續,兒子如今大學也畢業了正在實習,能夠說已無后顧之 憂。說起辭職回來照顧婆婆的事,林美娟很平淡。她說,“百善孝為先,孝最大”,“錢有很多時機去賺,但父母只要一個”,所以讓她選擇,她絕對選擇盡孝。林 美娟說,開端回來時,的確不習氣,但很快就克制了。她說做人要懂得感恩,有因就有果,她很感謝公公婆婆為她生育了一個好老公,所以在老人家不能自理時,自 己回來照顧就是天經地義的了。5年來,丈夫一有假期就從
深圳回來,在
高州的二姐每到周末,風雨無阻都會來探望,
肇慶的大姐一有空也會過來探望,鄰里對她也 是無私協助,讓她感遭到濃濃的親情和鄉情。林美娟還笑著說,回鄉下5年,覺得家鄉的空氣很好,負離子高,這在
深圳是享用不到的。
好媳婦孝舉打動鄉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