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湛江墻體廣告 4月19日,全省社會救助暨敬老院社會化變革推進會在
中山召開。作為全國敬老院變革試點區域,市民政局在會上就
中山推進的養老機構社會化運營作經歷發言。與會人員還到火炬區參觀我市養老機構社會化的典型——火炬開發區頤康老年效勞中心。
全市4264戶9569人歸入最低生活保證
據 悉,省政府連續3年把進步底線民生保證程度列入全省十項民生實事之首位。我市注重社會救助工作,堅持“盡力而為、量入為出,保根本、兜底線”的準繩,逐漸 推進低保救助、
醫療救助、住房救助、暫時救助等向制度化、標準化、全掩蓋、多層次、均等化方向開展,全面提升了城鄉綜合性社會救助程度。
最低生活保證制度日趨完善,除規范逐漸進步外,住房、
醫療、教育、就業、暫時補助等配套救助政策也不時完善。樹立健全最低生活保證規范與價錢上漲聯動機制和自然增長機制,低保規范完成城鄉一體化。
今年3月份,我市就下發了通知決議從1月1日起將我市低保規范提到629元,提早完成省政府的目的任務。目前,全市共有4264戶9569人歸入了最低生活保證。去年,全市發放低保金4678萬元。
養老機構社會化變革的
中山經歷
會 上,市民政局就養老機構社會化問題作了經歷發言。據理解,目前,我市有6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24.77萬,占戶籍人口的15.68%。
中山一樣面臨著老 年人的傳統觀念,“不愿意單獨入住養老院”的問題,一邊是習氣居家養老的老人,一邊是養老機構空著的床位。如何更好激起養老機構特別是公辦養老機構的生機 是我市養老效勞開展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我市以社會化為導向,充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將政府職能與社會功用有機分離,探究頤老養老的科學 方式和途徑,創新 “公建民營”等社會化開展形式,提升機構養老程度,完成敬老院轉型晉級。
作為全國敬老院社會化變革試點區域, 我市堅持社會化方向,試點先行,逐漸推進,充沛發掘現有養老設備的應用空間,多方引導社會力氣普遍參與,推進敬老院由單項承當“五保”集中供養職能向兼承 擔社會化養老效勞職能轉型,努力將敬老院等養老機構打形成為管理效勞專業化、效勞對象社會化的綜合性專業養老機構。
目前,市火炬 開發區頤康老年效勞中心、南區頤老院、大涌鎮頤老院等3家敬老院已經過“公建民營”方式停止社會化變革,在保證特困供養對象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應用剩余的 資源,展開社會化養老效勞,招收自費養老對象。其中,火炬開發區采取直接拜托區屬國有企業運營形式,南區、大涌鎮則經過公開招標方式肯定運營單位,簽署承 包合同。其它敬老院也積極探究多種方式的養老機構社會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