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凱里墻體廣告 “天點燈,風掃地,養頭豬仔會唱戲”。這是多年前人們對六枝特區的印象。
“吃水不用抬、做飯不用柴、小病不出寨、走路不濕鞋、車子進得來。”這是施行大扶貧戰略以來,六枝特區呈現的喜人圖景。
近年來,六枝特區盤繞“兩不愁三保證”工作目的,持續推進扶貧攻堅,變革扶貧機制,推進精準扶貧,貧窮水平得到有效緩解,扶貧開發事業獲得顯著停頓。
隨著六六高速、六鎮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特區完成了11個縣鄉道路項目建立,總里程203.5公里;完成小康路建立1300公里,建制村通暢率達99%,當地百姓親切稱為“連心路”;
總投資16.39億元,建成舊院水庫、黔中水利樞紐并勝利蓄水,新增蓄水庫容11.16億立方米,有效灌面5.51萬畝,處理了
鄉村28.11萬人飲水平安問題;
完成營造林34.38萬畝,森林掩蓋率達46%。2015年全區林下經濟總產值1.85億元,惠及林農19944人,林農人均純收入增加2525元。
施行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安頓點9個,安頓移民1805戶7529人。
“四在農家·美麗
鄉村”六項行動方案累計完成投資17.4億元,投資4.25億元施行民居改造6.29萬戶。
城鎮新增就業10.89萬人次,轉移
鄉村勞動力就業8.1萬人次,城鎮注銷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
醫療保險、職工
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95%以上,新農合參保率達99.5%,城鄉低保規范分別由“十一五”末的260元、1200元進步到如今的545元、3132元;
累計投入教育資金37.54億元,施行教育“9+3”方案、推進“百校大戰”建立,施行教育工程276個,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5%,九年義務教育穩固率達85.1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5.05%。
積極推進
醫療安康精準扶貧試點工作,強化“新農合根本保證+大病保險+部門
醫療救助”三重
醫療保證“一站式”效勞。
大扶貧戰略的深化施行,國度專項扶貧資金的投入,為六枝特區注入新穎的血液和強勁的開展動力,為同步小康補缺了“短板”。
分離當地實踐狀況,從貧窮
大眾的需求動身,特區扶貧項目“百花齊放”,綻放出無限生機——
鼎力施行農業特征產業“3155工程”,獼猴桃、中藥材、紅豆杉、茶葉等特征產業種植106.42萬畝,轉變種植構造,促進
大眾增收。
鼎力推進園區建立,把園區建立作為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引擎”,經過“
公司﹢基地(園區)﹢專業協作社﹢貧窮戶”等方式,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目前,建成省級
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8個,龍頭企業和專業協作社200多家。
堅持三產交融開展,推進農旅一體化、文旅一體化、園區景區化,建成20多個農旅文分離的
鄉村旅游示范點,農業觀光旅游呈現“井噴式”開展。
推進“三變”變革,創新精準扶貧方式,拓展農民增收致富途徑。
展開省級電子商務進
鄉村綜合示范縣創立工作,建成“涼都購”、“黔貨網”、“絲路同城”等電商買賣平臺和49個
鄉村級
鄉村電商效勞網點,積極探究“互聯網+”、“電商+”精準扶貧的新形式、新途徑。
采取“金融+扶貧”形式,推進金融扶貧,施行“特惠貸”、支農再貸款、“3155”惠農貸等。目前,累計發放小額扶貧“特惠貸”3358.65萬元,貸款貧窮農戶數為1232戶。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條條平整道路,一幢幢漂亮的民居,一個個富民產業園區,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徹底改動了六枝特區的貧窮相貌,離同步小康的幻想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