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墻體廣告 “五分鐘內被轉走了224000元。”4月21日上午,市民楊正輝無奈地說。
20日凌晨零點左右,楊正輝兒子
手機收到了四條銀行發來的短信,一看短信內容嚇得睡意全無,銀行卡內22萬余元被分四次轉走,卡里只剩了179元。
53歲的楊正輝是
益陽人,2014年一家人在星沙買房安家,當時在中國建設銀行辦了一張卡用于還房貸,戶名是自己的兒子,預留的短信提醒號碼是兒子的
手機號。
楊正輝說,這張卡是用來還房貸的,除此之外沒做他用,他們從未用這張卡在外刷卡消費,密碼也沒有泄露過,每月銀行都是定時扣房貸。這個賬戶沒有開通網銀等其他業務。
從短信內容來看,20日0點08分轉走50000元,0點10分轉走170000元,0點12分轉走2000元,0點13分轉走2000元,最后卡上剩下179元。楊正輝說,當時家人覺得莫名其妙,他們趕緊撥打銀行客服電話掛失,然后撥打110報警。
楊正輝說,民警陪同他們到銀行打印詳單,如今,他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這都是我們打工的積蓄,希望有一個說法”。
4月21日上午11點,記者陪同楊正輝來到中國建設銀行
長沙中南支行。楊正輝打印了賬戶交易詳單,詳單顯示,4月19日晚10點18分消費3.85元,隨后又轉入3.85元,4月19日晚11點58分轉賬存入100元,此后又轉入0.03元。之后幾分鐘,賬戶被分四次轉走224000元,摘要為“銀聯代收和易聯支付其他”。其中兩筆大額轉賬,對方戶名為“
廣州銀聯直聯代收付資金過渡戶”,另外兩筆2000元轉賬,對方賬戶為“
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
公司客戶備付金”。
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客戶已經報警,他們會配合警方調查取證。如果是銀行的責任,他們不會逃避,客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具體是什么原因,暫時還在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