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凱里墻體廣告 農民,在一些人眼里仿佛就是落后和愚蠢的代名詞。一說到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黑黑的臉龐、長滿老繭的雙手,很難將他們和繪畫藝術聯絡起來。
但是,在
凱里,就有這樣一群農民,他們一手拿鋤頭,一手拿畫筆,畫土地、畫莊稼,畫豬狗牛羊,還有他們的農家小院,他們的生活。
他們不只僅畫,而且畫出了名堂,吸收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客慕名前來,觀看村民作畫,求購畫。農民畫走出了
貴州,走出了國門,走向了國際。同時,也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楊貞皇與達·芬奇
近日,世界華人文藝家協會主辦、世界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世界藝圣》雙人集專刊,收錄了歐洲畫家達·芬奇六幅名畫和國度一級美術師、世界文化名人、農民畫傳承人楊貞皇的五幅作品。
一名苗族農民畫畫師的作品與世界頂尖畫家名畫同時在《世界藝圣》雙人集專刊出版發行,充沛顯現了苗族文化的深沉底蘊和苗族人的聰明才智,是
凱里人的自豪,是中國人的驕傲。
楊貞皇,苗族,
凱里市舟溪鎮石青人。擅長國畫、水粉畫、板畫、農民畫。多年習畫,博覽古今,不懈求探究,發明了本人共同的繪畫藝術作風,深受中外人士所喜歡。二十多年來,有千余幅作品遠銷到四十多個國度和地域。
近年來,楊貞皇榮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民畫傳承人”、“
貴州省高級工藝師”、“感恩中國最佳創作獎·感恩中國2012年度先進人物”、“國度書畫藝術開展獎·政府鼓舞獎”等多項殊榮。
他的繪畫作品已經過國度級和世界級文化藝術機構審定,得到高度點評。作品作風多樣,題材普遍新穎,內容生動安康,喜聞樂見,是一位浪漫主義和超認識主義畫家。
其代表作品有反映嚴重政治題材畫的《中國戰爭·中國興盛·世界戰爭·世界興盛》、《祝愿祖國·神州十號》、《中國文藝暢想曲》等,被稱為“當代中國最佳 程度、頂級之作、超認識之作”。被推選為國禮巨匠,2014年和2015年與多名巨匠合輯成“禮品賀歲年歷”,代表中國,贈送中外,展現和傳播了中國藝術 的風采。
據理解,《世界藝圣》雙人集專刊是“結合國世界文化藝術開展基金會”資助出版發行的,只要金獎藝術家才有資歷入編雙人集專刊。
“畫鄉”銅鼓
“農民畫”又稱為“
現代民間繪畫”,俗稱“農民畫”。由于從一開端就發端于
鄉村,與古老的鄉風民俗和傳統民間藝術有著深沉的淵源。
銅鼓村,位于
凱里市下司鎮東面,距下司鎮缺乏1公里。全村共有530多戶2300余人,其中苗族占全村人口的98%。銅鼓村交通便利,民族文化豐厚多彩,銅鼓村的農民畫更是蜚聲海內外。
多姿多彩的苗族民間文化,為銅鼓村農民畫創作提供了豐厚的土壤,注入了藝術的靈感,增加了文化內涵。20世紀80年代以來,銅鼓村農民畫家們以水粉為主 要顏料,以當地苗族
大眾豐厚的民間風俗作為表現主題,以變形夸大的表現手法,勝利地把本地苗族中的剪紙、刺繡、蠟染等傳統民間美術、外型手法作為繪畫藝術 的表現方式,構成了獨具民族文化內涵、富于藝術表現美感的銅鼓農民畫。
銅鼓村農民畫創作取得宏大勝利,銅鼓村涌現了一批農民畫畫家,他們農忙時節從事消費勞動,農閑時則從事農民畫的培訓傳承和創作,或者是白晝從事消費勞動,晚上伏案創作農民畫。
據悉,近三十年來,銅鼓村農民畫有上萬幅作品被中外游客爭相購置,有1200余幅作品被選送國內外展出,有1000多幅作品被國內外報刊選用和國度、省 級博物館珍藏,有300余幅作品獲獎。其中獲國際獎28個、國度獎76個、省級獎103個,銅鼓村在1990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
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銅鼓民間農民畫不只為展現豐厚多彩的苗族文化搭建了一個新平臺,為人們解讀苗族民間文化翻開了一扇新的窗口,為
現代人發明了一個返璞歸真、豐厚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的藝術世界,也為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翻開了一條新的道路、闖開了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