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十三五”給出了明晰答案——東進東接。其中到底包含多大能量,能左右一城走向?來一同深扒城東。
十年開展大事
把握將來,先理解過去。回首上一個十年,“東進南接”開端發酵,從幾個關鍵事情,足以看出城東的風云激變。
2005年
湖南城市學院落子城東,2007年
益陽醫專落成,2008年
益陽高新區東部新區成立,2009年碧桂園規劃
益陽,2011年
益陽高新區升級“國度隊”,2014年益寧城際干道全線貫穿……
簡單幾行字,記載了城東在文化、經濟、人居、交通等方面的亮眼成果。
碧桂園乘機切入
益陽獨一的本科院校與專科院校匯集,
益陽初次有了本人的大學城。碧桂園作為首個進入
益陽的龍頭開發商,慧眼識珠選址大學城對面,打造全市最大高端綜合社區。
碧桂園的進入機遇,能夠說十分奇妙。細看幾個時間節點,在城東文化、經濟開展風生水起,“踩下油門后、全速猛進前”,碧桂園適時搭上城東開展順風車,同時投資置業者也搭上碧桂園順風車,由此收獲到最大增值空間。
產業集群崛起
城東真正俯首猛進,得力于高新區崛起。
益陽高新區“拓疆”,成立東部新區,開端“蓄水加溫”。更憑仗國度級高新區金字招牌,吸收大批實力企業進駐。
在這塊55.8平方公里熱土上,聚集起金博科技、艾華電子、搜空高科、惠同、資江機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漢森制藥、益華水產等285家工業企業,構成新能源新資料、新興信息技術及效勞、高端配備制造、醫藥、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多個產業集群。并建有國度企業技術中心2家,各種公共效勞平臺82家,高新區已成為全市經濟引擎、創新創業中心。
這一批批企業,不只僅代表高新區一片片范圍化廠房,也不只是一堆GDP與財政收入數字,更意味著大量運營管理人才與產業技術人員產生。他們為城東開展注入源源動力與充分生機,也成為碧桂園這樣高端大盤的自然客群。
今年“十三五”開局,城東開展進入新的黃金十年。“東進南拓”晉級為“東進東接”,坐落在城東門戶——銀城大道與迎賓大道交匯處的碧桂園,站在了更為強勁的開展風口。
東進步伐變得更快更大。銀城大道正派歷快速化改造,讓開展熱潮沿銀城大道一路擴大到衡龍新區,快速接駁寧鄉金州大道直通
長沙,打通長株潭益經濟長廊“任督二脈”。
而長益高速復線已獲批待建,接駁城市東南環線蘇家壩互通。渝長高鐵也已提上日程,將設站城東,臨近碧桂園。到兩大交通動脈建成,
益陽將與
長沙構成激烈同城效應,真正成為長株潭都市區嚴密的一局部。這對城東產業開展以及生活方式,都將是一場天翻地覆的革新。
全城文化中心
城東人文開展,也將迎來更多蛻變。碧桂園與大學城比鄰而居,坐擁全城人文薈萃寶地,帶來更優秀環境,更高素養人群,更濃重人文氣氛。
而高規范梓山湖學校建成,梓山湖規劃南門廣場、市文化中心“五館七中心”,進一步夯實全城文化中心腸位。這一切,與碧桂園只隔著一條迎賓大道。
益陽東進,已由厚積薄發走向全面井噴。碧桂園以最大高端社區姿勢樹立人居標桿,分享區域開展宏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