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創立“四好
鄉村路”。請求每個縣級單位新創立管養示范
鄉鎮不少于1個,依照縣道不低于4%、
鄉村道不低于1.5%的規范創立文化示范路。二是樹立養護資金常態化保證機制。請求各區縣(市)在本級財政內逐年增加養護資金投入,確保預防性養護和小修資金投入不低于省級專項資金的50%。三是增強機構建立。落實經費確保
鄉鎮管理機構有效運轉。依托
鄉鎮管理機構整合鄉、村資源,逐漸進步鄉、村道常養率,進步鄉、村道養護效果。四是完善管養體制,落實義務主體。依照“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形式進一步落實
鄉村公路管養義務。五是推進
大眾性養護體系建立。全面推行
鄉村公路簡易養護手冊,構建
鄉村公路的路況常態化管理機制和初期病壞處治機制。重點指導示范
鄉鎮展開該項工作,以點帶面,全面推開。六是標準養護管理,落實養護巡查制度,優化考核。市級以獎代補資金與管養考核結果掛鉤,請求各區縣(市)制定年度考核結果與
鄉鎮養護資金分配掛鉤的獎懲措施。七是增強
鄉村公路維護力度,著力提升
鄉村公路路域環境。樹立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公路維護隊伍。在鄉、村道出入口設置必要的限寬、限高設備,重點遏制超規范通行等損壞
鄉村公路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