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墻廣告 整齊的
墻面、潔凈的路面、反映年代變遷的藝術涂鴉、居民悠然自得的笑臉……如今,走進西湖區里洲慢日子街區,再也不見從前到處
圍墻、私搭亂建的“窘態”。這個從前的老舊敞開式小區正以簇新的相貌在
南昌市民面前勃發活力。
把街景延伸到家門口,推進老城區環境、功用提質晉級,讓老百姓享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2015年,西湖區成功創造了該區首個ppp形式項目 ——投資額為2.6億元的撫河中路街區歸納改造工程,以“慢日子”為主題,以“小蝸牛”為形象標識,在街區內新建了“鄰里合作基地”、“慢·書吧”、“陽 光驛站”、“24小時便利店”等七項便民設備,大力推廣天然、健康的慢日子方式,著力創造慢日子街區。改造觸及4個社區、80余棟房子,獲益居民2000 余戶。
走進坐落撫河中路的里洲小游園,一踏入1500平方米的廣場,首要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名為“凝結的時空”的雕塑,用藝術的形式敘述了里洲的宿世此生。
“這兒的高樓從前大多是單位的宿舍,十分老舊,并且都建有
圍墻,有些相鄰樓棟之間的間隔只要幾米,十分擁堵。”西湖區南浦街道黨工委書記吳濤通知記者,借改造的時機,還路于民、還綠于民,在獲得居民同意的前提下,該街道拆了1000多米長的
圍墻,建了綠洲和路途。
“改造后樓道里都裝上了感應燈,黑夜出門再也不必憂慮摔著了。撤除
圍墻后,再沒有壓抑感,視界也開闊了。如今一出門,不到100米就可以進行自個喜愛的文娛、健身活動,日子真是跳過越適意。”家住西湖區里洲小區6棟的彭竹麗白叟樂呵呵地說道。
“如今這兒既有園林小景,又有健身設備;既有觀賞功用,又能讓周邊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休閑健身。”吳濤介紹,社區還倡議居民自治、自我管理,廣泛開展了認養樹木、環境保潔、責任巡查、對立膠葛調停、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安排引導小區居民共建調和安全小區。
改造后的里洲街區不只日子環境美化了,并且日子品質也進一步提高。街區引入
上海的連鎖便利店,集商超購物、歸納便民效勞為一體,效勞內容包含生鮮配餐宅配、票務效勞、免費定時體檢、快遞收發、家政效勞、皮具護理、廢舊電池收回、復印傳真、日子繳費等20余項。
在里洲街區鄰里合作基地,有與居民日子休戚相關的修鞋、織補、小
家電修理、配鎖、家政、就業、旅行等10余項便民效勞,既改善了攤主日曬雨淋的工作條件,又破解了城市管理的難題,更方便了居民平時日子,遭到老百姓點贊。
靠修鞋保持生計的熊立紅稱,20多年來,自個和老伴都是四處擺攤,在外風吹日曬雨淋,乃至還因為攤位不固定丟掉了很多老顧客。“入駐鄰里合作中 心后,有了固定的修理點,還不必交租金,居民找咱們也方便了。并且基地環境好,有空調、電扇,氣候熱了也不怕。”熊立紅滿意地表示。
在街區里,還有“朋友·家”——全省首家以殘疾人為效勞對象的助殘效勞基地。該基地集選配產品、休閑文娛、參議交流功用為一體,配有殘疾人專用的服裝、鞋帽、拐杖等物資,殘疾人可憑票收取所需求的東西。
為讓居民的精力文化需求在家門口得到滿意,西湖區依據“社區共建、資源共享、面向居民、打開效勞”的宗旨,創造了多功用的社區圖書歸納效勞渠道 ——“慢·書吧”,向居民敞開。室內設有閱讀區、圖書區、自閱區3個區域,外部基地院子設置了“輕松閱讀站”,以傘狀景象休憩渠道的形式,進一步增強全體 空間美感。
新美
廣告公司: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