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墻體廣告制作 記者從5月6日召開的省減災委全體會議上得知,根據預測,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與1998年極為相似,且持續時間更長、強度更大,今年汛期長江中下游發作流域性洪水的可能性較大。為此,省減災委提早謀劃,懇求民政、氣候、水利、住建等30個涉災部門高度注重,抑制麻木思想,防患于已然,做最充分準備。
科學預警,打贏防救“時間戰”
我省濱江臨海,水網密布,臺風、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發。據統計,僅去年全省就遭受風雹、干旱、臺風、洪澇等災害32次,構成直接經濟損失達85.2億元。
民政部懇求,遇災2個小時內就要初步報災。“贏得防災減災主動權,第一步是科學預警?!笔∶裾d廳長、省減災委副主任侯學元表示,民政、水利、國土、氣候、地震等部門將強化分離會商,第一時間分析和研判趨向,向
大眾發布及時信息,提早預警,及早預告。目前,涉災部門已樹立救災應急24小時值班和信息共享制度。省市縣三級防汛防旱指揮部成員全部調整到位,自下而上突擊檢查水利工程。
科學預警還需“順風耳、千里眼”。省民政廳副廳
長沙維偉引見,全省五級災害信息員制度已完成全掩蓋,有2.3萬災害信息員隊伍,3.2萬名村、社區氣候信息員。去年,全省共輪訓災害信息員7000多人次。
災害信息員第一時間上報圖文并茂的災情,一經上傳,從村至民政部,六級共享。
群測群防,筑牢基層減災“陣地”
在豐縣,新建的永世性避難場所試點設立在縣外國語學校和鳳凰嗉小區休閑廣場,并配備救生設備和緊急生活物資。一旦發作災害,12小時內群眾暫時衣、食、住、醫等問題將得到基本保證。
淮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辦事處下轄的5個社區都制造了避險分散線路圖,示范社區還向居民發放了220套應急逃生裝備。
省住建廳擔任人引見,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中心應急避難場所71處,固定應急避難場所490處。93%的市縣均已完成抗震防災規劃編制,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設備項目抗震設防檢查率達100%。今年,我省還將對應急避難場所的管理中止立法。
“救災是非常態,科學防災才是常態化,立足點應放在社區?!笔∶裾d救災處處長毛尚會引見,省民政廳已從福彩公益金中列支專項樹立補助經費2300萬元,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329個,主要伎倆是整合現有資源,減少重復配置,把防災減災教育滲透到家庭。
今年汛期來臨之前,減災委成員單位還將在學校、車站、集鎮、商場、
醫院、社會福利機構等人群密集區,展開搶險、逃生、自救等演練。
健全體系,備足防救“糧草”
投資1億多元、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省級救災物資貯藏中心今年將投入運用,集救災物資貯藏、減災衛星工程、救災指揮平臺為一體,也是全省救災物資貯藏的中心庫。正在樹立中的泰州市救災物資貯藏中心毗鄰火車站、
汽車站和機場,交通便利,輻射面廣。除了貯藏庫房外,還預設了直升機停機坪等先進設備。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個高效的防災減災體系,離不開充足的物資貯藏。據悉,全省已建成防災救災物資貯藏庫100多個。去年,省級還向各公開發100萬元救災物資代儲和維護經費。
各地愈加注重救災物資貯藏庫的規劃樹立。記者了解到,目前南通市的救災物資貯藏庫主體框架曾經建成,如東縣800平方米的救災物資貯藏庫投入運用。
南京、
蘇州、
淮安、鎮江、
宿遷均采購更新了一批救災物資。今后,貯藏庫在多災易災地域將完成全掩蓋。
今年汛期來臨前,涉災部門將優先保證搶險救援、應急救助的資金需求,確保能隨時投入抗災救災第一線。
此外,我省還進步了緊急轉移安排、倒房恢復重建、冬春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其中倒房重建補助標準由戶均3000元進步到10000元。13個市自然災害民生保險全掩蓋,受益人群達3000多萬人次。各地還在探求救災捐贈導向機制,樹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綜合減災機制。
新美
墻體廣告: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