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赤水墻體廣告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留念日,也是我國“防災減災日”。記者從
廣東省地震局得悉,第五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將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依據新的區劃圖,
廣東將徹底消弭“不設防區”,
汕頭、
陽江、
肇慶等多個地域進步了設防規范,
廣州設防規范堅持不變。
專家:什么是地震區劃圖?
廣東省地震局副局長梁干引見,地震區劃圖是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動參數為指標,將疆土范圍劃分為不同地震風險水平,對疆土停止區域劃分,再思索地震地質環境及地震風險程度,肯定抗震設防等級。
我國從1957年開端施行區劃圖規范,每十年左右修訂一次,目前曾經是第五代。第五代發布時間為2015年5月,將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實 施。第五代圖在第四代的根底上,初次明白了根本地震動、多遇地震動、罕遇地震動和極罕遇地震動四級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動參數確實定辦法。
“區劃圖屬于強迫性的國度規范,普通建立工程都需求依照地震烈度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停止抗震設計。區劃圖也是各類規劃編制的必要根據,疆土應用、城鄉建立等規劃,都應充沛思索地震風險,盡可能躲避地震高風險區。”梁干表示。
從全國范圍內來講,五代圖與四代圖相比,其主要變化包括:
消弭了不設防區域,高烈度區面積和高烈度設防城市增加,根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g以上(相當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疆土面積從49%上升到58%,根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20g以上(相當于地震烈度8度以上)的疆土面積從12%增加到18%。
多地提升設防規范
廣州堅持不變
在第五代圖中,
廣東多個地域的設防規范進步了,詳細變化主要有:
汕頭潮陽區文光、城南、棉北、金浦,
潮州饒平柘林、汫洲和海山等7街鎮,由0.15g區進步到0.20g區;
陽江的江城區,惠來的靖海、仙庵 鎮,普寧的麒麟、廣太、南徑鎮,由0.10g區進步到0.15g區;
肇慶(端州鼎湖)、高明、三水、鶴山、高要、
梅州、梅縣、河源、大埔、
深圳(龍崗)共 11個區縣,從0.05g區進步到0.10g區;連南、連山、連州、陽山、廣寧、懷集、德慶、樂昌共8個區縣由不設防區進步到0.05g區。
而
廣州本來屬于0.10g區(相當于地震烈度七度區域),在第五代圖中維持不變。
據引見,新的區劃圖正式施行后,普通建筑工程必需依照新的抗震規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