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墻體廣告 從提出建立“玫瑰莊園”的想象,到建成“玫瑰小鎮”“彩色小鎮”“旅游小鎮”,在短短的1年多時間,由于
麗江玫瑰小鎮旅游開發有限
公司的介入,使
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金龍移民新村完成了華美轉身。
“這是轉變作風帶來的宏大變化。”看到移民新村一天比一天漂亮,移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麗江市移民開發局局長陳彪快樂地說,金龍村的變身轉型,為移民的逾越開展提供了榜樣。
變身玫瑰小鎮
種植食用玫瑰園林玫瑰
4月12日,記者來到金龍移民新村采訪,看到村民的房前屋后、村道兩邊的空地上都種上了園林玫瑰,把整個村子打扮得格外美麗誘人。村子四周,標準化種植的食用玫瑰隨風搖曳,不時飄來陣陣花香。
金龍村由緊緊相連的金竹、龍竹村組成,共有16個村民小組、442戶、1858人,是由金安橋、龍啟齒水電站庫區所觸及的5個
鄉鎮、28個村民小組的移民組成的移民新村。
“剛搬來的時分,村民對將來的開展沒有自信心。”年過花甲的蔣學圣,在金龍村享用溫馨閑適生活的同時,四處搜集資料、采訪村民,創作了《故園春秋》一書,真實客觀地記敘了移民
大眾搬遷前后的心路進程和創始美妙生活的壯舉。他通知記者,如今看到村子發作這樣大的變化,大家的心終于安下來了。
“移民新村變身玫瑰小鎮,這在以前,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金龍村委會主任趙桂芳引見,這一切變化,源于2014年
麗江玫瑰小鎮旅游開發有限
公司與村里簽署嚴密型協作協議,共同建立“九色玫瑰莊園”。
在間隔村子不遠處,記者看到一大片食用玫瑰長勢喜人。“2014年試種了3畝,每畝收入1800多元,去年每畝的收入到達了1萬多元。”趙桂芳一邊察看玫瑰長勢一邊引見說,去年他又承包了3畝地,使食用玫瑰的種植范圍增加到6畝,成為建立“九色玫瑰莊園”的示范引領。
趙桂芳的帶頭示范引領,激起了村民種植玫瑰的積極性。金竹1組黨小組長高學成一家人,2008年從古城區文化辦事處東江居委會搬到金龍村,當時僅靠種植1.2畝包谷的收成和0.8畝的地租過日子,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去年,他二話不說,把自家的1.2畝地全部種上了食用玫瑰,去年收入1600元,今年估計收入1.2萬元。
目前,金龍村家家戶戶都參與玫瑰種植,累計種植食用玫瑰300畝,園林玫瑰30多萬株。兩年以后,全村的玫瑰種植面積將到達1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