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墻體廣告 5月10日,
內蒙古天房偉業
房地產公司開發部工作人員陳雪蓮帶著企業停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法人身份證等一沓資料來到呼市政務效勞中心辦理項目審批,過去,她要分別到市發改委、市規劃局、市疆土資源局等各個窗口遞交企業資質證照等根底信息資料,往常,她只到一個窗口提交資料后,要件便不用再反復提交,建立項目并聯審批網絡平臺不只完成了審批要件和審批結果電子版的上傳、共享,而且完成了審批流程的實時跟蹤和監控。
“并聯審批后,申報審批工作發作了很大變化,過去每個部門都要提交企業資質證照等根底信息資料,如今只需向一個窗口提交一份,其他窗口都能查到,企業不用再重復提交,更重要的是審批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過去需求30天的流程,如今10個工作日就完成了。”陳雪蓮說。
讓陳雪蓮感到辦事便當的還不只僅是根底資料的遞交和辦事效率的進步,往常,不只在市政務效勞大廳的查詢機上能夠隨時查詢辦件結果和手續流程,在家里或單位也能夠隨時上網查詢。“如今在互聯網上就能夠查詢、預審或者下載表格,有些表格不用到現場,經過互聯網下載填寫后從網上能夠直接發到相關部門預審,一些前期根底工作經過互聯網就能夠辦了。”陳雪蓮說。
記者在采訪中理解到,從2014年開端,首府將建立項目并聯審批流程再造作為推進簡政放權向縱深開展的重要打破口,全面梳理建立項目審批觸及的事項,再造審批流程,著力處理障礙變革進程、消減變革效果的堵點、痛點、難點。今年1月1日,我市建立項目并聯審批網絡平臺正式上線運轉,截至5月10日,共有69個項目申請辦理的90項事項在并聯審批網絡平臺運轉,總投資額到達551億元。
據理解,市政務效勞中心對并聯審批流程中需求運用和保管的各類文本表格統一標準了格式,并固化到并聯審批系統中。同時組織相關審批辦人員停止了業務培訓,細致解讀變革系列文件,并分批組織審批辦工作人員停止網絡平臺實踐操作培訓,及時處理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為了便當各部門審批工作,市政務效勞中心優化了并聯審批效勞窗口設置,將市發改委、市規劃局等審批部門效勞窗口調整兼并在同一區域,并對電腦硬件配置及操作系統停止了晉級,為市發改委、規劃局、疆土資源局、城建委等部門的審批窗口裝備了高拍掃描儀。
建立項目并聯審批網絡平臺讓各審批部門完成了網上并聯協同審批,審批信息實時共享。也就是說,審批事項從串聯審批的“跑部門形式”轉變為并聯審批的“走網絡形式”。并聯審批流程再造,由“分散式部門各自審批”向“集中式整體協同審批”轉變,由“項目申請人圍著部門轉”向“部門盤繞項目轉”轉變,使審批流程效率更高,審批更便利、更科學、更合理。
依照首府行政審批制度變革請求,市政務效勞中心將《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完善建立項目并聯審批推進審批效勞流程再造的意見》文件中提出的十二項工作措施,逐一細化構成任務合成表,詳細包括樹立剖析通報機制、樹立容錯機制、樹立問責制度、樹立監察通報機制、樹立督辦檢查機制、標準結合咨詢效勞程序、落實聯席會議制度、提出分類簡化審批措施、出臺區域性評價施行方法、增強綜合執法監察、調整優化部門內部運轉流程、加快與自治區投資項目在線監管平臺銜接、加快推進施工圖檢查市場放開、樹立中介機構誠信數據庫、樹立中介機構管理機制、展開第三方評價工作共16項任務,明白了重點請求、完成時限、義務部門和配合部門,樹立了工作任務臺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