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墻體廣告 “4億年前,隨同著銀河系恒星的死亡坍塌、伽瑪射線的迸發,地球遭遇了第一次宏大災難。不時碰撞產生大量的金屬元素,發明出金、銅、硒等,這也是有色金屬最原始的形態……”走進
郴州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一座高近4米的光影金字塔,經過裸眼3D效果,向人們生動地演示地球上有色金屬的構成過程。
5月19日,記者一行來到本屆礦博會三大分展館之一——
郴州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從空中看,綠樹掩映,流水淙淙;沿樓梯行至公開,才發現“別有洞天”。
礦物晶體不只有美好的晶形、絢麗的顏色,背后還躲藏著不少“機密”。
展廳內,一個個恢復的場景、一幅幅投影的畫面,會讓你理解地球是如何歷經億萬年滄桑歲月孕育出這些奇珍異寶,理解古時分的人們是如何開采礦產。
“這塊采自
郴州柿竹園礦的石頭重2370公斤,里面包含了主要可用礦物21種,余下含有的主要脈石礦物有103種,可謂是‘礦石之王’。”講解員的一番話,讓參觀者對展廳內一塊其貌不揚的大石頭頓時刮目相看,也感慨
郴州果真無愧于“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中國礦物晶體之都”的佳譽。
在照相館的廢定影液和洗相片的水中,能夠回收70%的銀;一兩銀子在唐朝大約能夠買1180公斤至1720公斤大米,而到了宋朝只能買22公斤大米;納米銀導電漿料可應用于柔性屏幕,鉍可用于醫藥和美容范疇……大家一邊參觀一邊學到不少新學問。
旅游完展廳,參觀者能夠看上一場5D電影,感受“上天入地”的驚險刺激。然后,坐上地心歷險軌道車,穿越于地心隧道,設身處地地感受礦洞探險、撫摸礦物晶體。
這是一場“開在礦井口的博覽會”,也是一場收獲滿滿的科普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