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赤水墻體廣告 時值入夏,氣溫不時升高帶動冷飲市場又將進入一年一度的旺銷季,很多消費者都習氣每年夏天批發雪糕回家吃,仔細的市民發現一些品牌雪糕悄然提價, 就算有些價錢未變,也玩起了“瘦身”游戲。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市內多家超市、冷飲銷售店理解到,受原資料漲價影響,1元左右的冰棍不時辭別市場。
一元雪糕越來越少 小布丁消逝
“今年的雪糕貴了不少。”昨天,在潘家園一家雪糕批發店購置雪糕的張女士抱怨說,最近氣溫直線上升,孩子嚷著要吃雪糕,她花30元才買了七八根,去年買同樣多的雪糕也就花二十幾元。“像伊利、蒙牛的雪糕,兩塊錢以下能買的品種很少,都是三四塊一根的。”張女士說。
這家冷飲批發店店主引見,近期來批發雪糕的市民慢慢多了起來。“一次買個七八十塊錢的很正常。”據他引見,小店一天的停業額都在一千元左右。 “一些批發價在2元錢以上的雪糕種類還有些利潤空間,但是像紅豆沙、老冰棍這些傳統低端冷飲,批發價跟批發價僅相差5分錢,算上人工、電費,基本不賺 錢。”
在豐臺區開陽路一家平價冷飲批發店的銷售目錄上有幾百種雪糕,但是批發價在1元左右的卻不到10種。銷售人員引見,他們曾經連續數月進不到蒙牛 小布丁雪糕。“原來每根0.5元的小布丁能夠說是市場上最廉價的雪糕,但如今廠家基本沒貨。如今人工本錢、原料都漲價了,這么廉價的冰棍進不到貨,很可能 是停產了。”北青報記者發現,由于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一些批發價在1元左右的雪糕,賣一箱才干賺1元或1.5元,由于賺得少,他們痛快就不進貨了。
新品定價偏高 北冰洋雙棒賣到8塊
在垡頭一家冷飲小賣店,來買雪糕的消費者正在訊問店主能否有正宗北冰洋的小豆冰棍和雙棒雪糕,“不用跑到義利專賣店,今年終于能夠在冷飲店買到 正宗北冰洋雙棒。的確滋味純粹,但價錢小貴,都趕上夢龍了。”在店主的指引下,北青報記者看到一根小豆冰棍的價錢為4.5元,雙棒的價錢為8元,比照市場 其他品牌的雪糕,一向打親民牌形象的北冰洋,這個價位并不低。
據團結湖一家冷飲批發商引見,目前有幾款新品一經推出賣價就相對高些,“比方像雀巢能夠掰著吃的笨NaNa彩蝶冰,批發4元,批發3.5元;金 水園一毛五雪糕批發價4元,批發3.5元。普通來說舊款的產品漲價比擬艱難,但新品常常從一開端銷售時定價就會高些”。北青報記者發現,目前冰糕的價錢一 般都是以0.5元價差分紅各個層次,行業內這種不成文的規則也限制了冰糕漲價,只能以0.5元為單位上漲。
雪糕悄然瘦身 本錢上漲是主因
北青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一些經典冷飲產品常常不會直接漲價,但是卻悄然“瘦身”。垡頭一家冷飲批發店的徐老板說:“美登高的大紅果固然沒漲 價,但如今薄得跟刀片似的。還有黑玫瑰,最早這款冰棍出來的時分是150g,當時的售價是1元,如今同樣是1元,但是它的重量卻變成了70g。”徐先生 說,今年很多冷飲廠家不敢隨便漲價,但瘦身曾經成為普遍現象。“我從上世紀90年代開端賣冰棍,當時冰棍每根都是90g,如今普遍都縮水到60g左右,比 如老款雙棒冰棍原來都是110g,如今降到90g,價錢沒漲,還是1.5元,但克數少了。”此外像蒙牛純脆草莓香草味雪糕,今年的凈含量為56克,原來是 60克,也少了4克。
高級乳業剖析師宋亮表示,目前雪糕漲價主要是由于本錢上漲,一是雪糕屬于高毛利產品,企業以及批發商、渠道商等經過雪糕賺取利潤;二是物流冷鏈 本錢較高;三是原料本錢上升。業內人士表示,往常的冷食市場已大不如前,比方10年前一支賣0.5元的冰糕利潤最少還有0.15元,而如今連0.05元也 沒有,市面上有的0.5元價位的種類以至根本都是賠本賺呼喊。此外,像奶粉、白砂糖、巧克力等消費雪糕的原資料進價都有所上漲,漲幅約在10%左右。面對 劇烈的市場競爭,產品也不敢貿然提價,關于企業而言,只好經過新品提價和產品瘦身來緩解運營壓力。